日前,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宁波、青岛、深圳、北京4个赛区同步启动报名。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平台能力不断提升、融合应用走深向实、区域赋能成效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基于平台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就是要通过搭建政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助力破解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江明涛说。
共建智能化新生态
“数字经济对产业升级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消费需求牵引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制度变革效应。现有的数据表明,除消费效应发挥着正向积极作用外,技术创新效应和制度变革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说。
对此,沈抖坦言,在实体经济的很多领域,整个数字化改造还没有完成,而且数字化本身也没有带来效率上的明显提升,智能化渗透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更长时间踏踏实实地摸索。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深耕10年,在这个方面越来越有信心。
田玉龙认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要聚焦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企业主体活力、营造开放合作良好生态等方面发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体系,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赋能水平,打造具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我国应从‘五个一’的角度来推进融合与发展。”余晓晖表示,“五个一”包括一纵、一横、一大、一小、一生态,一纵就是要深入行业,形成共性的解决方案;一横是构建可以复制的区域产业集群;一大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一小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生态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生态合作体系。
史丹建议,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把握实体经济是根基、数字经济是引擎的关系。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产业规划上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
“实际上,数字化本身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真正希望做的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提高产业的效率效能,创造新价值,提升竞争力。”沈抖说,深入产业,加速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共建产业智能化新生态,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攀上智能高峰。 (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