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有两个与商业大佬密切相关且广为人传的段子。
一是“不知妻美刘强东”。讲的是当年东哥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并不清楚妻子奶茶妹妹的颜值颇高。
二是“悔创阿里杰克马”。马云的英文名为Jack,外国人习惯将姓氏放在后面、名字放在前面,所以马云在英语文件中的称呼为“Jack Ma”,直译成中文即为杰克马。
“悔创阿里杰克马”源于马云在某个论坛上向主持人介绍创业历程时提及后悔创立了阿里巴巴。
![](http://imgq8.q578.com/ef/0921/f60fa11b4179eaeb.jpg)
上面两个段子都受到了人们的调侃,尤其是后者。
马云演讲能力超群,金句很多,段子也不少,比如“房价如葱”、“我不在乎钱”等,再加上“后悔创立阿里”,在不少人眼里这些话语是马云在炫耀、在凡尔赛,甚至还有点高高在上俯瞰众生、不知世间疾苦的意思。
不过,现在来看我感觉马云当时的话语并未口是心非,你能说他讲话的态度比较高调,但这就是他的性格,世界上的绝大不部分人如果像马云那么有钱怕是比他要嚣张得多。
创立阿里是马云一生中最伟大的事情,同时可能正和他说的一样,挺后悔的,后悔的点在于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将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
![](http://imgq8.q578.com/ef/0921/449f27130649d320.jpg)
当时,马云在得出后悔创办阿里巴巴的结论前举了一个例子。
大致意思是登山爱好者们的终极目标是爬上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了顶峰后就能俯瞰世界、享受天下美景尽收眼底的愉悦。
不过,当攀爬到7700多米的时候就不这么想了,且不说爬到7700米过程中的艰辛,到了这个高度后发现风景远没有想象中的好,除了稀薄的空气、刺骨的寒风、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雪崩外什么都看不到,四面八方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
这个时候登山者可能已经后悔了,距离最高峰还剩下1000多米,是继续攀爬还是放弃呢?
继续向顶峰冲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临的挑战与危机比之前的7700米要多得多,随时可能失败、甚至丢了性命;就此停下脚步则意味着前功尽弃,现在不抓住以后连挑战高峰的机会都没有了。
![](http://imgq8.q578.com/ef/0921/fcdd02823a9d4147.jpg)
此外,海拔越高气候环境越恶劣、空气越稀薄,而且这些不利条件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的,向上的每一步都比前一步困难许多,同时,前期体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集中度下降严重,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摔下山谷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攀登高峰的人如此,在商业世界接近巅峰的人也同样如此。
回到现实,马云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后悔创立阿里巴巴,我的理解是他后悔的主要点在于将阿里巴巴做成了庞然大物,规模起来后想要小富即安已经不现实了。
马云还补充道,“如果一个人每个月挣100万元是很开心的,但每个月能挣十几、二十亿元的时候就不一定了,因为这个时候钱可能已经不只是自己的了,没法随性所欲地花,只能拿回来以后再去做新的事情。”
![](http://imgq8.q578.com/ef/0921/5024a05fa11bce97.jpg)
这段话同样为人们所热议,每个月挣十多亿元还后悔?这点钱存在银行里一个月产生的利息能在二线城市买一套房子,这是不少家庭两代人的财富积累。
马云是在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吗?
我觉得并不是这样,一家企业达到阿里巴巴的规模时要照顾得面很广、要顾忌的事情很多,只想维持现状是做不到的。
大集团不只是老板个人的资产,股东、员工、供应商,甚至是银行都指望着企业吃饭,不进则退,如果无法保持战斗力,那么衰退将是必然的,靠着企业活的人怎么办,他们不会允许你停下脚步休息。
更重要的是,企业做大后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无法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了。
我认识一个开厂的,十几年前生意红火,赚了不少钱,近几年人工成本上升导致工厂在盈亏之间徘徊,未来亏损的可能性更大,老板想关厂退休但当地政府希望其多做点贡献,因为工厂倒闭后大量员工失业、财政税收也会减少,无奈之下工厂老板坚持到现在、哪怕亏钱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