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电动汽车与中国“脱钩”?

常驻编辑 科普中国 2022-09-22 中国   宁德   电动汽车   中美   销量   美国   新能源   芯片   电池   时代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传说美国要在电动汽车产业与中国“脱钩”,在2024年禁用中国电池等产品和技术。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这是拜登之前签署的一个 IRA政策,意思是2024年以后使用中国电池的在美汽车企业,拿不到美国政府的补贴了......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想脱钩自然可以脱,但是要付出代价的。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你在全地球找一辆完全不含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难度不下于找到一只外星人。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手搓电池、电机、电控也不是不行,只是没办法和东方规模化工业化市场化的成熟产业链对抗,闭门造车可以自娱自乐,但跟不上世界主流的发展,没法商业化,做不出靠谱的产品和成熟的商品,最终还是要沦为笑柄。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电动汽车这玩意儿,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全世界最成熟的产业体系了,宁德时代、比亚迪早已是世界顶级的三电供应商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没有中国的工厂和供应链,想要扩大生产就是痴人说梦。而且其他美国传统车企做的电动汽车,在智能化、电池、电控方面简直落后中国一个时代。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电动汽车领域中美随时可以脱钩,因为这种脱钩对中国毫无影响,有人说芯片,其实芯片现在也不是问题,首先得感谢美国的制裁,这几年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突飞猛进,中国14nm芯片开始量产,其次汽车所用的芯片和手机芯片是两回事,中国不缺制造“专业化”芯片的能力,而且中国车企早有准备,所以在全球汽车大规模减产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却在逆势增长。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2021年年初开始,受到汽车芯片产能供需失衡的影响,中国车企开始大规模向芯片行业纵向投资,包括吉利、长城、北汽、上汽、东风等在内的主流车企相继发力,其布局的产品类型覆盖了碳化硅材料功率器件、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等多个领域。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今年前8个月,美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64.2万辆;其中,8月新能源车销量约8.3万辆,环比下降4%。而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我国8月新能源车销量为66.6万辆,月度数据再创新高,同比增长为100%。中国一个月的销量就超过了美国前八个月的销量之和!但从产能上看,中美就不是一个层面的对手。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美国装机量排名前四的电池企业,没有一家是美国本土企业;第二,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松下,在全球市场早已经溃败.......也就是说,在中国新能源战场不堪一击的松下,还能在美国当霸主,由此可见美国本土电动汽车产业链的薄弱和落后。更重要的是——电池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材料,都在中国手上。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前十名中国厂商占据6席,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6%,装机量均实现三位数增长。宁德时代继续高居榜首,市场份额从28.6%上升到34.8%,领先第二名超过20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全球每三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配套其电池。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400GWh,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过去三年,海外收入占宁德时代总营收的比例从4.37%上升到21.38%,到2025年全球份额有望提升至38%。比亚迪上升至第三,市场份额从6.8%提高到11.8%。中航锂电、国轩高科、欣旺达和蜂巢能源分别排在第七至第十位,其中,欣旺达同比增长达到675%。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RrJ拜客生活常识网

今年1-6月,国内有超过85个电动车电池厂建设项目开工,总投资估计超过5910亿元。在中国动力电池厂商攻城略地的情况下,三家韩国厂商的市占率受到挤压,从34.9%下降到25.8%,减少了9.1个百分点。其中,排名全球第二的LG新能源的份额从23.8%缩水至14.4%,排名第六的三星SDI的份额从5.8%下滑至4.9%......

相关阅读:

  • 羽生结弦粉丝拜托中国观众,华春莹大方回应,网友:加油交给
  • 山羊人出现中国真的假的
  • 陈志华·地缦《幻醒》DEMAINZ SS22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
  • 传统文化的时尚演绎—SS22中国国际时装周江培占·宋培
  • 东方破晓 蓄势待发——361° 强势登陆2021中国国际时
  • 中国邮政和怪诞星球的这场秀惊艳了潮流圈!
  • DAMOWANG·韩磊——SS22中国国际时装周全新发布
  • 中国将要出世的两位圣人真的假的
  • 中国茄克 中国七匹狼|七匹狼品牌战略发布会开幕
  • 《你是我的荣耀》佩佩成中国好闺蜜,佩佩最后收获幸福了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