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亏损、增长阻滞的困境,Shopee裁员停薪、关闭市场,转而关注利润,或许不失为一条解决之道。
成也烧钱,败也烧钱
众所周知,靠着补贴、低价的策略,Shopee在东南亚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压着阿里的Lazada猛打,最终登顶成为东南亚第一电商平台。
然而,低价就需要大规模补贴和烧钱,而母公司Sea的股价暴跌,导致Shopee的资金吃紧。烧钱换市场的逻辑,在这里就出现了问题。
当然,没钱烧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或许是水土不服。
2021年8月底,Shopee刚在印度启动业务就遭遇了印度全国贸易商联合会(CAIT)的反对,并且加入封禁名单。据说,Shopee最初在印度市场,以70或80卢比的价格销售价值200至300卢比的产品,这导致每月至少烧2000万美元。然而,这并非只是资金的问题,难免涉及到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抵制。
巴西的情形提供了类似的蛛丝马迹。根据媒体报道,由于Shopee等电商平台对巴西当地零售商造成了打击,巴西政府要求跨境电商产品关税提高至60%,同时需要支付17%-25%的流转税。如此一来,在巴西的跨境电商产品售价不得不提高95%以上,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巴西圣保罗消保机构也要求Shopee为产品提供产地证明,加大卖家通过“本土店铺”形式“伪装”成本土卖家的难度。
除此之外,对于广大卖家来说,Shopee平台也越来越难做了。
刚起步的时候,Shopee给卖家大量的资源倾斜和补贴,卖家也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部分卖家甚至可以日出几万单。
大多数卖家售卖的是高客单价、高利润的商品,采购件20元、30元的东西,在平台上曾经可以卖到200-300元。得益于平台补贴和当时卖家少,以及商品总数也少,竞争不激烈。
然而,自2021年开始,许多卖家开始感受到订单下降了,利润也下降了很多。
“一些订单赚5毛钱,要赚5到10元都难了。即便订单没有下降,没有利润,出单了只是图个热闹。”一位曾经盈利过1000万元的Shopee卖家如是说。
该Shopee卖家指出,卖家增加、竞争加剧,是如今卖家在Shopee平台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可供分配的流量池就是那么多,卖家多了,分到每个人手上肯定很少。”
同时,随着卖家增多,以及平台的运营压力,Shopee也改变了以往对于卖家的补贴模式。
根据Shopee的公告,2022年1月起,Shopee在东南亚市场上调了佣金费、支付费和包邮费率等交易相关的费用,这也让卖家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此外,Shopee虽然声称不需要交保证金,但如果卖家要参加平台促销活动,还是要交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