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就会带来两点好处。
其一,得益于取消显眼的实体 SIM 卡插槽,手机看上去会更具一体化,这样会略微提升手机的颜值。
并且,少了一处开孔,密封性会相应增强,减少进水受潮的可能。
其二,既然不需要插卡了,那先前实体 SIM 卡所占据的那片空间就能得以释放。
别看面积不大,但大有用处,经厂商对机身内部的构造重新设计,就能塞入更大容量的电池,或加入提供新功能的硬件。
手机不仅变得更好看,还变得更强大,妥妥利好消费者。
更别说,原本一些只能去营业厅办理的业务,可以在线上操作,节省时间、免得跑腿。
既然 eSIM 具有这些好处,那迟迟没能在国内落地,不禁让人深思。
关于原因,有人猜测是 eSIM 稳定性欠佳,有可能会有漏洞,引发安全问题。
还有人认为是 eSIM 的线上注册方式会绕过实名制审核,导致电信诈骗。
但其实,在经过数年的发展后,eSIM 现在已经趋于成熟;并且 eSIM 的注册同样需要实名认证,比传统的 SIM 卡更好进行管理。
实际上,真正导致 eSIM 推广受阻的原因,还是出在几大运营商身上。
几大运营商在给大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赚取着相当可观的利益,都在想方设法拴住用户。
而 eSIM 卡呢,却具备可自主切换运营商的特性,用户可以随时更换运营商。
如此一来,运营商有可能出现用户流失、利益受损的情况。
或许有人说,当下早就有了“携号转网”的政策,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去转的人少之又少,即便去转也会面临阻力。
再者,在普及 eSIM 前,需要对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花费一笔不菲的培训成本。
但是在 eSIM 普及后,因为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办理,营业厅便没了存在的必要。
这样,不但先前的培训费都白瞎了,后期也甭想赚到钱了,要知道,营业厅工作人员向用户进行推销,可是收入的主力来源之一。
由此可见,所有问题的源头,都指向了那个字 —— 钱。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所以说,几大运营商丝毫没有推动 eSIM 的必要。
正所谓“只有魔法才能战胜魔法”,想要早日使用到 eSIM,只能寄希望于工信部的推动了。
其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众多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已经支持 eSIM 功能了。
这足以证明,运营商们都有那个能力,只是不愿意做了。
接下来,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耐心等待 eSIM 落地了.......
五年不行,那就十年,再不济,二十年总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