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小伊评科技
对于很多老用户而言,智能手机曾经所支持的可更换电池被一体化设计所取代是他们一直所耿耿于怀的事情之一。
在他们眼里,手机厂商之所以要用一体化的机身设计取代可更换电池技术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不可更换的电池来进行盈利,进而还可以通过间接的“灯泡阴谋”的方式来迫使消费者更快的更换智能手机。
另外,在某些场景中,支持更换电池的手机,确实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体验提升,譬如外出出差的时候可以携带多块电池以提升手机的续航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优势如此之多的可更换电池结构为什么被不可拆卸电池结构所取代呢?难道真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么?还真不是,这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东西需要解释清楚。
本文我们会分别站在产品层面,风险层面和用户层面来深度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剖析。
「产品层面:可拆卸电池不利于轻薄化」
1、可拆卸电池会占用更多的内部空间,会造成手机变得更为厚重。
所有支持可拆卸电池的设备,都需要将电池单独处理,并且提供一套可以让消费者进行快速更换的结构,而采用电池一体化设计的手机则不需要这个结构。
如下图所示,这是目前采用一体化设计电池设计的iPhone13的电池排线,其电池是直接通过排线和主板上的BTB接口直接连接,无需额外的接口。

那么对于支持可拆卸电池的手机,那么手机厂商必须要在电池组上面安装外层结构,让其正负极暴露出来,并且也需要在手机主板和电池之间新增额外的接触装置。
那么这些结构必然会占用手机的内部空间。现在的手机厂商为了节约内部空间,就连3.5mm耳机接口都会毫不犹豫地干掉,就更别说这样一个意义并不是那么大且会占据大量手机内部空间的功能了。
「风险层面:可拆卸电池有安全风险」
1、可拆卸电池会增加出现电池充电事故的概率。

可更换电池,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随意地购买和更换手机内部的电池。这样一来,不可控因素就变得非常多了。首先是消费者所购买的电池是否符合厂商的技术指标,就是一个完全不可控的因素。
而与之相对的,手机的充电功率却在越变越大,从理论上来讲,充电功率越大,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也就越大,对电池的要求也越高,一旦用上不符合规定的电池,其出现电池BOOM的风险也就越高。
而且,在频繁地拆装电池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接触不良,短路等等问题,从而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一款支持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在保修期内出现了因为用户更换不同电池所造成的损坏,这个责任到底应该谁来负责呢?手机厂商还是用户呢?责任其实很难进行划分。
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不可拆卸电池,因为不可拆卸电池从源头上就阻止了用户私拆电池的可能性,只要用户拆了后壳,手机厂商都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这就规避了很多潜在的风险。
2、可拆卸电池会导致后壳出现破损的概率增加

现在的手机后盖普遍都是什么材质?——玻璃,而玻璃这种材质相比于塑料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手感更好以及硬度更高。然而其硬度更高的同时带来的是其柔韧性和耐折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