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看营销策略。和供应链一样,SHEIN也用数字化手段主导其营销活动。
之所以走数字化营销路线,和SHEIN创始人许仰天的履历不无关系。在创业之前,许仰天曾在外贸公司从事SEO工作,深知大数据对消费者喜好、营销的重要性。而SHEIN的初创团队,也大多拥有技术开发背景,对算法、大数据系统的开发相当熟悉。
目前,SHEIN会通过自研系统描绘其活跃用户画像。通过分析核心用户群的年龄、消费喜好甚至人种等数据,SHEIN会向不同的KOL投放合作资源。比如在美国,为了迎合主流趋势,和SHEIN合作的有色人种模特数量就显著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亚马逊如今都有意模仿SHEIN的成功经验。从去年二季度开始,Amazon Fashion引入了全新的数据模型,通过平台数据样本分析用户喜好,再针对性推送相应产品。
除此之外,Amazon Fashion主页面还增加了机器学习功能,通过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当季潮流穿搭参考。目前,该系统已经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地区上线。
2、Temu的不足:“砍一刀”砍不到美国
反过来说,SHEIN的优势,对上的是拼多多的短板。
在国内,拼多多靠农业和家居百货类产品起家,其供应链团队也大多集中在这几个领域。如今主攻快时尚赛道,拼多多需要为Temu重新搭建一条供应链,难度非同一般。
根据官方说法,Temu目前主要沿用拼多多原有供应商。但筛选掉了大量货源不稳定、产能有限的品牌,只选择了部分库存量大且产能充足的外贸商家。
然而,在拼多多自身的供应链体系中,快时尚所占的比例本来就很少,能够符合出海标准的就更加有限。至于早已投奔1688的源头厂商,也不可能绕过阿里向拼多多和Temu供货,后者可以选择的供应商其实相当有限。
至于营销环节,拼多多在国内市场无往不利的“砍一刀”和社交裂变模式,似乎也很难全盘移植到海外。
尽管黄铮和马化腾都不愿意过多谈及这个话题,但不可否认,拼多多在国内市场的崛起和微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进军海外之后,拼多多赖以成名的“砍一刀”无法全盘复制,也是因为失去了微信这个天然流量池。
在国内,微信对社交市场早就实现大包大揽。拼多多抱紧微信这条大腿,也相当于抓住了中国移动社交的大动脉。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微信的渗透率维持在96%以上,微信小程序的渗透率也高达80%。参考微信数以十亿计的月活用户,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人网民基数。
在美国呢?
统治力最接近微信的是Meta。
在202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向当时还没改名的Facebook发起反垄断诉讼,并披露了一份来自数据研究机构Comscore的报告。报告中显示,美国网民每月花费在Facebook旗下应用的时间占社交媒体应用的比例高达92%,Snapchat、Friendster等应用的份额不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