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链”企业当自强
当京东方成为供应商时,苹果没有收到相关“警告”,为什么涉及到长江存储会有?有观点猜测是存储芯片可能涉及用户信息安全,对此王立夫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只卖内存颗粒不存在用户数据泄露的问题,也就是说,信息安全和使用哪家存储芯片没关系。
“闪存芯片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并且未来随着AI、云计算等应用数据规模的上升,对存储容量的需求增加会进一步带动对NAND颗粒的需求。NAND颗粒可以说是支撑数据存储的基础,支撑作用、辐射作用非常显著。”王立夫认为背后广大的潜在市场才是主要原因。
苹果方面也表示不会在中国之外销售的iPhone中采用长江存储的芯片。而苹果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出于经济考量而使用长江存储的芯片,毕竟多供应商策略可以降低闪存价格。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苹果与长江存储合作的意图在于,通过供应商的多样化来降低NAND闪存的价格。最重要的是,苹果需要向中国政府展示友好姿态,以促进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前述韩媒也称,苹果再次选择京东方作为iPhone 14显示屏的供应商之一,也是出于降低对三星依赖的需要。报道还称,苹果高度依赖三星的显示屏,从2019年到2021年,由于未能购买合同规定的金额,苹果公司每年向三星显示支付约1万亿韩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截至目前,中国内地有超40家企业打入苹果供应链中。若加上中国台湾地区的46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10家,苹果供应链中的中国企业达到了98家,占全部供应商总数的49%,比例接近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果链”半壁江山。第三方数据显示,十多年前,中国供应商仅贡献iPhone手机价值的3.6%;如今,中国供应商对iPhone手机价值的贡献比例大幅增加,已达到25%以上。
然而,中国“果链”企业的数量优势与权重性并不匹配。在京东方入围苹果电子屏幕核心供应商之前,苹果三件套(iPhone、iPad和MacBook)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阵营中几乎看不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而更多的中国内地制造商能入围“果链”,主要得益于苹果出于分散供应链风险采取的多供应商“赛马机制”。若被踢出“果链”名单,这些中国制造企业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欧菲光就是前车之鉴。
“闪存市场经过长期的洗牌兼并,目前形成了基本稳定的市场格局。苹果作为最挑剔、要求最高的终端消费品类客户,如果有国内厂商打入‘果链’,说明其产品各方面是与国外领先水平相当的。这样的厂商具备了扩大市场份额,与国际厂商同台竞争的资格。”王立夫说。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闪存市场,长江存储份额未能进入前五,仍处于份额仅有5.6%的others之中。而对于打入“果链”的中国企业来说,苹果不能仅是业绩和份额增长的靠山,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完成自己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