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晨
十年前,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中国科学院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严济慈星”。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告诉我,那些死去的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变成了一颗星星,一直守护着地上的人们。
不知不觉严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年之久,但他为中国科学界留下的那一抹星光,会永远闪耀在科学的浩瀚宇宙中,散发出悠远而明亮的光,永不落幕。
“严济慈,字慕光,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抬头仰望星空,和严老相遇,慕先生之光,重走繁星之路。
图为严济慈先生。“中科院形象资源建设”研究团队供图
三换专业,为国踏上科学路
1901年,严济慈出生在浙江东阳下湖严一幢三合院内。
少年时候的严济慈,就显示出了极大的学习天赋,考入了最好的高中。1918年夏天,严济慈从东阳县立中学校(现浙江省东阳中学)毕业,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当时的“南高”和“北大”齐名,东阳县立中学校开办以来的3届毕业生中,严济慈是第一个考上全国高等学府的,这对小小的下湖严是莫大的荣耀,入学后的统一复试,严济慈又名列全校第一。
由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专业所限,入学第一年的严济慈只能在商业、农业、体育和教育4个专修科中选择。第一年选择商业后,并没有激起严济慈对于商业的兴趣,第二年严济慈转入工业,从一年级读起,但同样,工业专修科对于他依然没有吸引力。
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严济慈第一次参与了游行,在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中,他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不被帝国主义压迫,同时他也感受到社会中浓厚的科学与民主的气息,他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能帮助中国,个人的学习要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于是,他第三次更改专业,改学数理化学科。
当时社会处于极大的动荡中,各界人士都在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留学外国者,今日之急务也”的留学救国的思想,在青年学子中广泛传播。严济慈大学毕业时,中国留学热的潮头已从日本调转欧美。
1923年夏,严济慈大学毕业,他的恩师何鲁极力劝他出国留学。但出国留学所需要的高昂费用,对严济慈本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严济慈婉言谢绝了老师的好意。谁知第二天,何鲁、熊庆来等几位恩师为他凑齐了赴法国留学的路费,助他出国留学。恩师何鲁对他说:“去了学有所成,日后报效国家,先生们的心足矣!”
严济慈将恩师的寄语牢牢记在心里,思索再三,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目标,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求学之路,邮轮在海上行驶了五个星期,最终到达了法国马赛。
一年获硕士学位,被徐悲鸿称作“科学之光”
严济慈虽然离开了中华大地,但他的心与中华大地更近了。他在船上曾悲痛地写道:“吾与外人谈话最怕的就是他们问我国事,民生涂炭,言之痛心……”
初到法国,严济慈首先在近郊的一所中学补习法文,几个月后,在巴黎大学的高等数学考试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巴黎大学的第一张文凭学士学位。1924年夏天,已经获得普通算数文凭的严济慈进入巴黎大学。他选择了微积分、理论力学和普通物理3门功课。
一年的时间里,宿舍-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成为严济慈每天固定的活动路线,他在给爱人的书信中写道:一个人,既然学术界许身,便没有权利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法……
经过一年的潜心学习,1925年7月,在巴黎大学的夏季考试中,严济慈拿下得三门主课文凭,其中普通物理名列第二,获得巴黎大学硕士文凭。一年之内完成三门主课获得硕士学位,这在巴黎大学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
从巴黎大学毕业后,他向63岁的法布里老教授致信,法布里教授是法国著名的光学科学家,也是严济慈普通物理口试的主考官。严济慈在信中询问:“我很荣幸通过了您主持的普通物理考试。这次我同时还考取了数学分析和理论力学两张文凭。我想向您请教,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几天后,法布里教授回信约请他在索邦大学办公室会面。1925年7月29日下午,两人会面。法布里聘请其到自己主持的巴黎大学光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严济慈开始了物理学研究所承担的第一个课题“石英在电场下的扩展”,这也正是居里夫人十分关注的课题。为此,居里夫人还把自己丈夫及其哥哥用过的石英样品借给严济慈作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