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晰下范围,在《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技术指导意见》中已经做了划分,骨干网分为国家级和区域/省级骨干网,承载广播电视业务、数据业务及其他业务的骨干传输,其中国家骨干网实现31个省级有线电视网络以及与其它网络的互联互通,而区域/省级骨干网则要实现辖区内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广电作为主要编写单位制定的《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技术实施指南(2020-2023年)》中也确定了骨干网是以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为节点的网络,含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由骨干光缆线路、骨干传输网和骨干数据网三部分组成。此外多提一点,中国广电在报送工信部备案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省际干线传输网滚动规划(2020-2022年)》中,提出了国家级骨干光缆线路要以现有“三横三纵”为基础,建设“五横五纵”,并向“七横七纵”演进,向“五横五纵”的演进其实也是至少在5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
在总局的《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也曾指出,要建立基于IP协议的承载和业务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IP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向互联网拓展延伸。而《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技术指导意见》还有提到,对有线电视网络国家骨干网和区域/省级骨干网的建设应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应优先改造性能劣化严重的光缆干线设施。
在中国广电的规划中,为推动骨干传输网逐步过渡到全国一网,国家级骨干传输网和应省级骨干传输网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建设覆盖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市、332个地级市的骨干传输网。而骨干数据网则就要基于IP技术,主要由路由交换设备构成,以DWDM/OTN等作为物理传送通道,能够实现多种业务综合承载的网络。对于未来的目标中,中国广电先前明确要打造全IP化的新型网络,加快干线光缆传输网、广电宽带数据网、分布式广电云数据中心、新型融合智能终端、有线无线融合网的改造升级,进而能支撑起多领域的新业态融合服务。
IP骨干网承载作用体现在哪里?
广电IP骨干网的进一步演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后续的多业态支撑,特别是对于广电网络“有线+5G”的发展目标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其还在着力打造广电5G融合视听服务平台、中国广电云平台、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视听融合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
在其骨干网建设中,未来需要全面满足智慧广电骨干承载,能保障开展全国性政企业务、文化大数据专网承载等,初步支撑5G示范应用。按照技术路线,可首先改造经济发达城市、业务需求量较大城市之间的高速直连网,提升重点城市之间的骨干承载能力;其次辐射全省区域,逐步替换原有的SDH/MSTP传输网络,以确保安全传输。
按照规划,国家级数据中心与其他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通过广电骨干网进行互联,进而实现多数据中心间的互访。而国家级骨干传输网覆盖到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能够满足承载智慧广电业务需求,支撑全国性政企业务、文化大数据专网承载等,支撑有线和5G一体化融合发展,并可以支持全国范围内业务的快速灵活调度。
省级骨干传输网业务侧与各省政企业务平台、文化大数据平台、垂直行业应用平台等业务平台所在数据中心出口路由器对接,完成以上业务波分直达的承载需求。骨干数据网则承载 “广播电视”及“政务、服务、商务”等多种类型业务,骨干数据网还具备着与5G核心网对接的功能,承担起与业务平台所在数据中心进行对接的作用,涉及到了如全国各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业务承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