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腾讯控股耗资238亿元75次回购股价破250港元揭示靠回购购不出底部

常驻编辑 科普中国 2022-10-18 腾讯   港元   股价   南非   跌幅   上市公司   金额   股市   股份   市场

腾讯75次耗资238亿元回购,依然不能阻挡股价不断新低,再一次揭示回购购不出市场底部,那种以沪深股市回购数量增加预测底部的观点是错误的,禁不起市场走势的检验。gkR拜客生活常识网

先说沪深股市回购,年初以来,股市连续调整,市场有诸多观点就开始论证市场调整空间有限、股市有韧性、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其中一个逻辑就是上市公司回购增加,结果沪深股市是持续数月调整,跌幅巨大,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最低跌到2863.65点,科创板跌破1000点基准点位,最低跌到853.21点,9月份开始沪深股市重拾跌势,市场又开始老调重弹,市场回购增加,股市调整空间有限,底部来临,结果被专家称之为地平线的3000点再度失守,科创板指数再度跌破基准点位1000点。gkR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上市公司来说,腾讯是回购次数较多回购金额比较大的公司,但是也没有能够阻挡股价持续调整,跌破250港元,截至目前,腾讯年内回购了75次,回购总金额达238.81亿港元,金额与南非报业减持金额相当,近三个月南非报业减持7600万股,约245亿港元。去年12月收盘价是441.80元,今年腾讯股价是连续下跌,最低跌到了246.20元,截至笔者写此短文之际股价有所反弹,也没有回到250港元,报收249.20港元,跌幅大约是44%,10月12日,腾讯的回购金额由此前的3亿港元增至6亿港元,腾讯控股下跌了0.39%,10月13日腾讯再次耗资6.02亿港元,腾讯控股股价下跌了2.92%,可见单个交易日的股份回购也不能带来股价上涨甚至有可能大跌。毕竟回购金额相对于成交量而言,有点太小了,13日腾讯控股回购241万股,但当天成交了2.22千万股。gkR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整个港股市场来说,今年以来,港股回购金额已超60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增加,香港恒生指数和香港恒生科技指数都是一路下跌的,去年香港恒生指数是23397.67点,今年是16587.69点,跌幅还是很大的,下跌29%,在世界上也是跌幅比较大的。gkR拜客生活常识网

腾讯控股股价下跌,既有大股东南非报业的减持,也有整个港股市场面临全线抛售的系统性风险,也有腾讯控股自身因素,受监管及疫情宏观经济变化等影响,腾讯上半年营收2695亿元,同比下滑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后净利润537亿元,同比下滑20%。gkR拜客生活常识网

回购股份之所以不能成为市场底部的依据,在于回购金额相对于二级市场交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像腾讯控股耗资238.81亿港元回购股份,金额是很大的,关键是这个金额也就是相当于南非报业的减持金额,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售的压力,腾讯控股是无法承接的,机构等投资者不断离场,造成股价跌不停,即使有中国巴菲特美誉的段永平不断增持股份释放看好股价的表现,也不能改变市场大流的抛售,何况段永平购买的是美股ADR,而且据媒体报道,段永平也多次强调,其持有腾讯的仓位并不高,不敢下“重仓”。gkR拜客生活常识网

回到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公布回购的数量不断增长,今年1-9月,沪市共有234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实际回购金额达到587亿元。上市公司回购可以认为上市公司不认可股价的下跌,或者是跌出了投资价值、或者是被二级市场严重低估,但是部分公司回购股份是功利性太强了,市值管理意识太高了,回购股份就是为了提振股价;其次 是沪深股市不少上市公司诚信意识严重亏缺,回购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到时候回购的数量往往不如公告的数量,等于是回购就是一种忽悠;三是大部分回购股份,并没有注销,不能提高每股股票含金量,反而通过低价授予核心员工作为股权激励,而且解锁门槛很低,涉嫌损害投资者利益,成为变相的利益输送,这怎么能够提振市场信心。gkR拜客生活常识网

回购在股价上涨趋势中,是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股价进一步上涨的,但下跌趋势中,投资者信心脆弱,回购股份往往不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反而成为一些资金离场的一个绝佳机会。

相关阅读:

  • 腾讯手机管家怎么样(腾讯手机管家杀毒靠谱吗)
  • 腾讯是哪个国家的(腾讯背后有国家吗)
  • 全年无爆款,悬疑剧怎么了?
  • 腾讯客服电话是多少(0755-83765566申诉)
  • 腾讯客服电话多少(腾讯人工客服电话是多少号)
  • 腾讯的游戏有哪些(腾讯手游下载平台)
  • 周杰伦 43 岁生日当天,杰迷在腾讯文档里搞团建
  • ufc哪里看(腾讯体育可以看ufc吗)
  • 为什么反垄断(腾讯一家独大为什么没被制裁)
  • 为什么腾讯是港股(腾讯美股还是港股)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