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隔壁大厂,动辄花一个小目标搞定制:![](//imgq8.q578.com/ef/1114/f74761f4076319f2.jpg)
![](//imgq8.q578.com/ef/1114/039f433e53bc5ee6.jpg)
![](//imgq8.q578.com/ef/1114/9cfc705bf94a501b.jpg)
![](//imgq8.q578.com/ef/1114/db194917615e302d.jpg)
![](//imgq8.q578.com/ef/1114/e900b61e6470cf87.jpg)
![](//imgq8.q578.com/ef/1114/f580a49698b2a4a7.jpg)
![](http://imgq8.q578.com/ef/1114/f74761f4076319f2.jpg)
人都用爱发 、徒手做折叠屏了,糙点怎么了
毕竟这也算是纯手工“贴牌”,匠人精神原地焊死
![](http://imgq8.q578.com/ef/1114/039f433e53bc5ee6.jpg)
再说了,就这屏幕,咱一片成本也就1000块
虽说硬件都安排上了,但用过折叠屏的都知道,相比较硬件,软件的体验才是让折叠屏1+1不小于2的关键所在。
毕竟是数码区的老UP,@科技美学一下子就挖到了iPhone V的问题所在。
首先,精致如iOS,即便让它劈个叉,也能让折叠状态的使用体验拉满。
但别忘了,iOS只是基石,咱平日里最常用的,还得是App本身。
因此,没有了系统层级的适配,适用于直屏逻辑的App,使用起来简直是灾难:
![](http://imgq8.q578.com/ef/1114/9cfc705bf94a501b.jpg)
特别是拍照功能,由于手机折叠,画面也是折叠的,因而失去了参考价值,压根儿没法用。
![](http://imgq8.q578.com/ef/1114/db194917615e302d.jpg)
如果说软件的不适配,只是导致折叠状态应用场景更少、需要舍弃部分功能。
那么为了造出折叠形态而从头开始的内部结构设计,则更像是一场灾难。
就比如,为了塞入铰链结构,科技美学团队不得不定制一块1000毫安的“mini电池”。
![](http://imgq8.q578.com/ef/1114/e900b61e6470cf87.jpg)
这也就意味着,这可能是全球首台需要一天充10回的iPhone……
即便如此,科技美学团队的的确确历经坎坷、凭借一腔热爱,愣是造出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台可折叠iPhone”。
![](http://imgq8.q578.com/ef/1114/f580a49698b2a4a7.jpg)
为了分离出折叠屏所需屏幕
报废了36块原装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