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熔财经 星影
所有人对门锁都不会陌生,一把锁保障了每家每户最基本的安全感。然而这项看似不起眼的赛道在近几年里却借着5G和AI技术的东风,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根据CSHIA Research发布的《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的显示,智能锁的使用频率为18.14%在智能家居产品中排名第二,属于高频消费产品。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智能门锁销量超过2160万套。
今年10月,专营智能门锁的凯迪仕开启A股上市辅导,酝酿进入资本市场。而在近年来,智能门锁赛道还诞生了一家估值过10亿美元,融资超过六轮的独角兽企业,那就是德施曼。
成立于2009年的德施曼,拥有智能门锁、智能猫眼、智能摄像头、智能手环与智能保险箱等多种产品。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在定价为3000元以上的高端智能锁市场中,德施曼市场占比稳居榜首,其中德施曼3D人脸智能锁市场占有率高达72%。
也就在这几年里,大批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入局智能门锁领域,行业陷入一片混战。德施曼不仅要面临大品牌的地盘争夺战,同时也面临了未来发展方向的挑战。面对各种压力的德施曼为什么要选择高端策略?这种战略未来还会有什么挑战?
三大阵营成型,价格竞争白热化
有媒体戏称现在的智能门锁进入了"千锁大战"模式,原因就是在近几年里,大概有上千个品牌集中进入了智能门锁市场。而如果进行细分的可以发现,它们还是可以分为三个泾渭分明的阵营。
第一就是以德施曼和即将上市的凯迪仕为首的传统锁具品牌,它们专业经营锁具,不少还具有大型家电或建材的资方背景,大部分都具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团队。第二大类是纯互联网品牌,华为、小米、中兴甚至百度、阿里,凡是有智能家电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门锁产品,最后便是家电业巨头的跨界品牌,比如TCL、美的、海尔等等。
在资本的助力下企业一窝蜂进入智能门锁行业,最直接的结果是大行业进入用低价换取销量的怪圈。根据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国智能门锁线上均价为1544元,其中千元以下产品的市场份额为37%,1000~2000元产品的份额为39%。而在今年上半年,千元以下产品的份额达到46.2%,1000~2000元产品的份额则缩减至35.3%。大量功能多、概念新的智能门锁为了销量,都开始打起了价格牌,比如在京东商城,小米原价1799元的全自动智能门锁,活动到手价仅1399元,海尔的智能门锁1699元的产品活动价也降至1299元。
诚然,随着供应链成熟,智能门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产品价格门槛下降是必然的。以至于在一些装修市场上五六百块的智能门锁也大量出现,最终结果就是这些产品的功能都趋于单一。
面对各大品牌的产品迅速降价,整个智能门锁中低端市场竞争压力陡然上升,必然导致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同时产品质量也隐忧也让消费者迷茫,据媒体报道,2019年和2020年,北京和浙江的消费者协会都对网上1000元以下低价智能门锁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都显示有超3成产品有被破解的可能。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局也对157批次智能门锁进行抽检,不合格率达到34.1%。面对低价产品为了拼销量而产生的乱局,德施曼则选择了高端路线。
走高端路线,德施曼的打法可行?
面对低价产品占比的扩大,德施曼的高端路线看似独辟蹊径,其实也契合了智能门锁的发展路径。在产品方面,今年9月,华为拥有七种解锁功能的智能门锁SE猫眼版,售价1899元。小米的3D结构光人脸识别的智能门锁产品,价格也来到1999元。在价格方面。在目前智能门锁平均价格1500元左右的背景下,一些头部玩家选择提价,显然有着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和利润空间的考量。而德施曼产品动辄4000元以上的售价,在价格上来说毫无疑问属于高端产品。
相比其他产品的密码、指纹开锁,德施曼的高端主要体现在开锁方式上,今年德施曼一口气推出了指静脉全自动智能锁Q5S、3D人脸视频锁Q50F PRO及大屏智能锁Q50M PRO等等产品,可谓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