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个人养老金争夺战一触即发!政策落地,34家银行系机构准备就绪)
银保监会11月18日发布正式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并披露了首批可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的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8日证监会亦披露了《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录(截至2022年11月18日)》,包括6家大行、8家股份行和2家城商行在内的有16家银行入选。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11月4日公开征求意见到11月18日正式印发,《暂行办法》仅用了半个月就正式公布实施,体现金融监管部门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决心。有了制度依据,预计后续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推进将极大提速,个人养老金产品或将加快落地。
多家银行表示,目前相关系统等搭建已完成,将于近期正式上线个人养老金业务,在政策要求的先行地区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服务,客户可通过各类官方渠道咨询和办理业务。
银行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需净资本1000亿以上
与此前《征求意见稿》相比,银保监会在正式稿下发的同时,明确了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理财公司的硬性指标。
根据银保监会规定,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一级资本净额在1000亿元以上、具有跨区域服务能力、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规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具有较强跨区域服务能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可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主要是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服务能力,机构网点较多,客户群体庞大,作为第一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有助于充分发挥相关机构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平稳起步、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亦表示,银保监会规定门槛之后,一些中小银行便被排除在外。入围的银行具有跨区域服务的能力,意味着只有全国展业的大中银行,以及部分在异地拥有分支机构的头部城商行才有展业资格,而立足于区域的地方性法人银行目前暂不可开展相关业务。
“监管层设置门槛,主要是为了保证个人养老金相关业务的服务质量。”周毅钦表示,在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之前,银行在搭建系统、人才引进等方面需投入较高成本,小银行短期内难以做到。同时个人养老金业务亦需要兼顾安全性和稳定性。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亦表示,考虑到成本投入、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展初期可以顺利推进,目前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银行才能胜任。
此外,首批可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中包括了11家理财公司,即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纳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理财公司。
名单动态管理未来亦有可能拓展到其他机构
可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管理。银保监会指出,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在国家有关部门选定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城市开展业务,后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推开。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养老产品的不断推进和逐渐成熟,预计未来亦有可能拓展到其他机构。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应稳步扩大开办的机构范围,赋予更多的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资格,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不过,率先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更具优势。周毅钦表示,由于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唯一性,银行前期抢占到的客户未来进行账户迁移的概率较小,所以后进入名单的银行开展业务难度将明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