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口格局变化:上海增长最多,深圳质量最高
小学生数据来自教育部门,准确度和可信度都高,不仅代表着城市的未来人才潜力,也代表着背后的家庭对城市的信任。而一个小学生的父母,正处于生产力最旺盛的人生阶段,也是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效率最高的阶段。

截至2019年,全国小学生在校生数量超过200万人的城市,仅重庆一个,毕竟重庆的人口体量放在那,也不奇怪。
小学生数量超过100万的城市,有广州、深圳、成都3个。而郑州、北京、石家庄的小学生数量,也都超过90万。
其中,广州、深圳和北京三个一线城市人口规模大,小学生数量位居前列毋庸置疑。而郑州、石家庄和成都3个城市,则是很典型的省会城市做强做大的例证,3个城市对省内人口的吸引力,比想象中强很多。
与2009年相比,42个城市中排序变化较大的,有上升17位的苏州、上升11位的长沙,以及下滑16位的哈尔滨、下滑15位的昆明。
从10年间的小学生数量增长情况,就能明白排名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

其中,深圳、苏州的小学生数量增长,是仅有的两个超过40万的城市,高居第一、第二,也侧面印证了两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发展速度。
郑州、成都、东莞3个城市的小学生在校数量增长都超过了30万,位居第二梯队。三个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很强,但来源并不相同。郑州、成都的增长,大多来自省内人口流入,而东莞则依靠四川、湖北、河南等务工大省的外来人口支撑。

在2020学年东莞的83万在校小学生中,非东莞户籍的小学生多达61万,占了73%。
石家庄、北京、泉州、广州、西安、长沙、合肥、武汉等8个城市的增长都超过了20万,增长势头也算不错。
而贵阳、沈阳、宁波3个城市的在校小学生数量增长没能超过10万,太原、银川、海口、乌鲁木齐、大连、拉萨、兰州、呼和浩特的增长没能超过5万。
西宁、昆明、南昌、重庆、长春、哈尔滨等6个城市的在校小学生数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10年间,哈尔滨的在校小学生数量下滑了6.5万人,但哈尔滨的常住人口却增加了84万,意味着生育率的大幅下滑,东北整体的情况不外乎如此。
从城市级别来看小学生增长,分化就更为明显。

△图片来源:恒大研究院
2001-2010这10年间,仅有一线城市实现了0.7%的正增长,二三四五六线城市均为负增长。而到了2011-2016这5年,一二线城市却取得了4%左右的增长,三四线的增速回正,五六线城市的小学生数量依旧在下滑。
农村和小城市的人口流向大城市,依旧在加速。
只不过小学生的分化,预示着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未来差距,只会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