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即专业化,产品或服务专注于细分市场、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
“精”即精细化,产品质量的精良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特”即特色化,产品或服务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研制生产。
“新”即新颖化,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创新性突出。
而官方还给这些企业另一个霸气的称号——“小巨人”。
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就提出了专精特新的说法。近些年,更是屡屡发布新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定位高度也一直在提升。
而在7月的高层会议中,是这么提的:
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其中就道出了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功能——补链强链,最终目的依然是解决“卡脖子”难题。
自从华为被为难之后,国际竞争格局一目了然。而若想突破当前局面,科技创新的升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芯片等核心技术难题不解决,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就难以上升一个台阶。
而当华为、中兴、宁德时代、海康威视等巨头在前方拼杀之时,身后中下游的小弟们可不能掉了链子。
专精特新“小巨人”,多为生产核心零部件或创新产品的企业,是重点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做强做大“小巨人”,事关战略。
3
2019年以来,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计4762家。
从行业分布看,这4762家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计算机等行业。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加上军工、通信、轻工制造等,小巨人的行业定位,依旧属于制造业为主,新兴经济领域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