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里写道:“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很多人以为,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让别人注意自己,或者凌驾于别人之上,就是高贵。
其实不然,高贵是一个人骨子里的教养和气质,是不断超越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他有些不合群,也有些另类,但认真想来,是符合常理的。
通常,高贵之人,如梅、兰、竹、菊,个性不一般。

02
高贵之人,如兰花一样芬芳。
有一个叫毛伯成的人,生于东晋时期,善于读书,任职西行军参军。在当年,也算是高官了。
他有一句口头禅:“我宁愿像兰花一样败落,像美玉一样被敲碎,也不能像艾蒿一样开花、茂盛。”
我们常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材质不同,那么他最终的结局不同。玉石碎了,还是玉石,瓦片不管怎么变化,都是卑微的。
兰花,生在幽谷,自然盛开,自然凋败,有没有人来欣赏,都不会影响它的一生。也许,兰花并不希望有人打扰它。
如果你是爱兰的人,那么你会发现,如果把兰花从深山带到家里,用最贵的盆子养育,兰花反而活不久。
你在靠近一株兰花的时候,老远就能闻到花香。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带给别人好的心情。
郑板桥说:“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摆脱了社会的浮躁,躲在深山之中,正如一个隐退的智者,虽不炫耀自己,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闻名遐迩。
03
高贵之人,如翠竹一样笔直。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诸葛靓的人,在吴国担任大司马。后来,西晋取代了三国,定都在洛阳。
诸葛靓从此归隐,不再复出。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在任何时候,都是背对洛水而坐,表达自己对吴国的忠心,不朝拜西晋的皇帝。
晋武帝和诸葛靓从小就是好友,仰慕他的才华,下旨让他做官。诸葛靓坚决不去赴任。
后来,晋武帝主动找到诸葛靓,促膝而谈:“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交情吗?”
诸葛靓泪雨滂沱,认为自己愧对吴国,表达自己的心情。
古人说:“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更二夫。”
有些人,就是一根筋,不管遭遇了什么,都不会改变初衷。他的性格,就像竹子一样,笔直向上,如果弯曲了,那就是折断了。
而那些软弱的人,总会畏惧强权,也会因为贪图钱财,随意改变自己的初衷,在强者面前,唯唯诺诺。
竹子的高风亮节,恰好衬托了一个人桀骜不驯的品格。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都在竹林之间读书、修行,在窗台前,种上竹子,随时提醒自己,要以此为榜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站好了,不管多大的风雨,都别趴下,这样的精神,自然高贵。

04
高贵之人,如秋菊一样傲气。
东晋时期的名臣桓温,虽然官职不小,但是脾气也不小。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自言自语道:“我如此默默无闻,会被人瞧不起的。”
于是,他忽然跳起来,对自己说:“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好了。”
后来,人们认为,他和大臣殷浩有得一拼,并且常常把他们相提并论,对比一番。
桓温对殷浩说:“你和我比一比,怎么样呢?”
殷浩说:“我和我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