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还有奋斗的机会吗?
《论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
作者 颜工家电
五十已过容颜老,漂零半生情未了。 不知何时春来到,草长莺飞马儿跑。 我是凡人不是仙,遇事只能问苍天。 为何只许春回去,却不容我再少年!
到了这个年龄,人的一生似乎已成定局了,我修家电都有30年了,如今,女儿已成家了,家中突然的空旷,让我感觉到一阵的孤寂,好怀念过去的时光,要是人永远都长不大,该有多好。可是我们都长大了,为人父,为人母,甚至做了爹爹奶奶的份了。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难道就是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吗?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是:这个家已经不需要我去拼命赚钱,养家糊口了。不是:因为心有不甘。其实,年轻时,我们每个人都是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豪情万丈,踏出校门,走上社会的,可是正如网上说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大多数人的梦想都不能成真。人生走了一大半,归来时却空空的行囊。此刻的你,如果觉得自己还一事无成的话,也不必灰心。看着那些早早就功成名就的人,与其羡慕,不如行动,让我们来一次为梦想而战的征程吧!自古英雄出少年,大器晚成也堪豪!养韬晦,志勿埋,休叫初心随鬓白,守得沧海横流日,剑破苍穹荡阴霾!
我们都曾渴望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事业有成。可是,浓郁的东西不能长久,年少得志未必是好事:在《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暗夜中的流星,灿烂来得太快,最辉煌的时刻亦是陨落之时。
古代向来不缺天才。他们天生聪慧,足智多谋。只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西汉 贾谊(前200—前168),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等,22岁时因《过秦论》而被汉文帝拜为博士。终年仅33岁。
西汉 霍去病(前140~前117):17岁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19岁为骠骑将军,22岁官居大司马,23岁英年早逝。
三国 孙策(175~200):江东小霸王,25岁就英年早逝,托孤孙权。 三国 周瑜(175~21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终年仅35岁。
三国 郭嘉(170年---207年)学富五车,谋略过人,十胜十败之论流芳千古。当时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郭嘉的能力不在卧龙凤雏之下,这是得到当时世人的肯定的。如果郭嘉多活20年,也许曹操早早就统一了天下,历史或许要重新改写。
三国 曹冲(196-208):大家上小学时肯定都学过“曹冲称象”,曹操非常喜欢的一个儿子,自幼聪慧。仅仅活了12岁啊,也太惨了。
初唐四杰之首 王 勃(650~676),《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美文,年仅26岁。
唐代 “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之一的诗鬼 李贺(790---816):雨冷香魂吊书客
李贺简直就是王勃的翻版,都是唐朝首屈一指的大诗人,而且从小就是名副其实的“神童”,都曾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最后双双在26岁飘然而去,令后人无限惋惜。不过,相比较而言,李贺一生更衰,愁苦多病,命运极其坎坷。因为父亲名进肃的名字犯了忌讳,礼部官员永久剥夺了他考进士的资格。仕途失意之后,李贺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每得佳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母亲看到儿子每天背着一个布口袋回家,然后写诗直到深夜,十分心疼地说:“我儿写诗,是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啊!”成语“呕心沥血”由此而来。当然,正是因为李贺如此呕心沥血地投入创作,所以他写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推崇赞叹的佳作。比如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五言绝句,多少年来就编入我们的小学课本。现在世上到底有几亿人会背诵这首诗,恐怕都难以统计清楚。千百年来,他的诗被后人反复引用,而模仿和克隆李贺诗意写诗更是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中就多处引用了李贺的名句,甚至有人将其误以为是毛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