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飞黄腾达,没想到因为一张嘴,却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了。
历史上,同样是类似的桥段,结果却大不相同。
宋朝年间,张咏和寇准是莫逆之交。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出使陕西的时候,恰逢张咏。
他乡遇故知,自是人间美事,两人相约把酒言欢,在聊天中,张咏发现寇准作为一名宰相,在学问方面匮乏得很,作为好友应当指出。
正当他准备出口的时候,转念一想:寇准现在是宰相了,不同往日,如此说会不会太唐突了,便打住了。
而是在离别的时候,他状似无意识地感叹道:《霍光传》啊,不可不读!
寇准不解,回家翻书看到“光不学无术”这几个字,恍然大悟,笑言道:原来好友这是在提点我啊。
两人的感情自此更是深厚了。
曾国藩在《家书》中言明: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
说话不分场合、不分位置、不假思索,只会招惹祸端。
他亦指出: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
说话做事,谨言慎行,戒急戒躁,方能保己无虞、行稳致远。
- 说话慢一点,是成年人的顶级智慧。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说:
一个会说话的人,就是能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能先体察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愿望,从而有意识的支配语言。
心直口快地率性或许让人欣赏,而谨言慎语的智慧,却更让人敬服。
说话宜慢,慢则平和周到。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筛子理论,指出一个人说话之前最好先过这三遍筛子,方可出口:
第一:你要告诉我的事情是真实的吗?
第二:这件事是善意的吗?
第三:这件事对你重要吗?
有些事不确定,就不要轻易开口;有些话说出来伤人,那就管好嘴巴;有些话无关紧要,斟酌后再说。
开口之前,缓一分,方能理清形势;说话之前,慢一分,方能避免言语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