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瞬间,忽然觉得这个时代拥挤得很:互联网讯息量爆炸,充斥着拇指之间;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脸上都写满紧张……
我常常渴望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独处的方式,让内心慢慢沉淀,也让奔马似的时间更有意义。
阅读其实是使内心丰盈的方式之一,然而长篇过于繁冗,有时候读来焦躁;短篇还没来得及悲伤,已到结局;也许散文会是当下不错的选择。
在这个散文式微的时代,遇到一本好的散文书籍,算是岁月给予的馈赠。
一本《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就是这个馈赠本赠,作者梁实秋,百度百科上有关他的头衔有很多,学者、文学家、翻译家,而我更喜欢他的一个身份是散文家。
似乎是出于对生活家这个标签的喜欢,我觉得能写一手好散文的人,亦必定是个可爱的生活家吧。
有人说,梁实秋的散文适合给已入中年的人来读,人生过半,事业和生活的激情褪去,更能领悟梁老先生笔下的趣味。
我如今二十来岁,尤是青年,阅历尚浅,却也能感觉到这个年纪读梁实秋散文的乐趣。诚然,不同年龄阶段的体会和感悟,都是人生的独特赠予。
01 惜时:机会到来之前,永远有备。
在这本新书《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当中,有一篇文章谈到利用零碎时间。于每个人而言,我们在一个抽象的概念——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所拥有的一日都是十二个时辰,有人精于勤,有人荒于嬉,惜时如金不会被普遍执行,因为安逸更加令人舒坦。
读大学的那段日子,应当是每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阴了,没有生活的负担和压力,时间完完全全由自己支配。
我的那几年并没有特别刻苦,以至于如今想起来大学的生活都有些模糊,只是清楚地记住毕业当天,独自坐在图书馆的台阶上黯然伤神,内心充满了懊悔:图书馆内56万的藏书我还没看够呢,怎么就到了毕业的时间啊?
岁月飞逝如箭,每一个逝去的昨天,都不会再重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那些被我箩筐载称而浪费掉的时间,已然在岁月的长河中漂泊而去,回归漫漫宇宙。
梁老先生在这本《于是生活像极了生活》中写到英国一位政治家兼写作者威廉•科贝特的惜时观念,读来令人动容。
科贝特学习文法是在每日赚六便士当兵卒的时候,他通常在床的边沿或岗哨铺位的边沿,利用碎片时间来研习,用背包当书架子,一小块的木板放在腿上也可以是写字台。他没有钱买蜡烛,冬天的时候,除了火光以外没有任何光的夜晚,他只能等到他轮值的时候。
在那样的情形下,他居然能完成这项工作,那么当下任何一位青年人无论多穷苦,时间多忙,还有什么借口说自己的时间不够呢?
你在刷抖音的时候,别人完成了当日的待办清单;你去蹦迪的时候,别人已经完成了一项学术的自修……
没有任何一个客观主体,包括时间,会因为我们的个人意志而转移。
时不我待,只有好好地珍惜时间,时刻进行知识的储备,才能成事。
02 爱情:我真的爱你,字字不轻易。
前日浏览到一个动态,说“婚姻的本质是长久的性行为加共同生活”,能够得出这样结论的学科想必是社会关系学吧,它的本身令人无法质疑,然而终究缺乏浪漫。
你说社会学不需要浪漫,可是人和情都是多么复杂的存在啊,如何一个定义就给限制住了。
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个阐述似乎成为了如今社会的普遍共识,人们高举自由的旗帜,抨击婚姻的种种不幸。
梁老先生在这本书中说到,须知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婚后的生活会归于平淡,实际上也是另一种爱,洗去了浪漫的色彩,加深了陪伴的享受,就像植物开花结果一样自然。婚姻是恋爱的完成,不是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