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必须特别认真地生活。”
这是稻盛和夫对员工最经常讲的话,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听到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尤其将这句话放在工作场景中,"特别认真"一词听起来太过时,不够新潮,如今我们似乎迎来了一个“特殊年代”,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不推崇认真二字,甚至有厌恶工作的情绪。
我们为什么工作?
稻盛和夫说:“很多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诚然,这种观点没有错。但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人工作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
我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他说: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他已经70多岁,只有小学毕业,职业生涯一直就是修建神社。几十年间只从事这一项工作,又苦又累,不厌其烦。但他还是承受和克服了这种种劳苦,勤奋工作,潜心钻研。
像这位木工师傅一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我的心弦。”
这是稻盛和夫的答案。
被称之为日本“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在52岁前创立过两家世界500强公司,事业的高峰时期罹患胃癌,治疗痊愈后皈依佛门。78岁又临危受命,将濒临破产的日航扭亏为盈,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带领日航做到行业第一。
一次成功可能源自偶然,但稻盛和夫屡屡创造的商业奇迹,绝非偶然或者运气可以概括。有人说,稻盛和夫的成功源自他的商业理念"敬天爱人",要做正确的事,有道德底线和原则规范,要有利他之心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个体的努力,或者说离不开稻盛和夫的人生理念——特别认真地生活。
在《特别认真地生活》这部自传中,他写道:“我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瞬,无论何事,我都冠以‘特别’字样的认真态度全力以赴,对于眼前的一切事情,我都真挚面对,认真处理,态度没有丝毫改变。”
回顾稻盛和夫的一生,不管是在松风会社工作期间,还是运营京瓷期间,抑或是患病退休期间,在每一段经历中,他都时时刻刻践行“特别认真地生活”这个信念。
01 松风会社期间:
全身心投入,
找到工作的成就感
稻盛和夫在自传《特别认真地生活》中写道:幸运不会降临到我的身上,从幼时起一直到今天,自己都不是一个受命运眷顾的人。所以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抱着必须特别认真的态度处理每一件事情。
稻盛和夫身体自幼就不好,患上了当时被誉为绝症的肺结核。因为体质羸弱,稻盛和夫总是经常苦闷地坐在家门口。那时候,他最常看到的身影,就是舅舅拉着板车的背影。稻盛和夫的舅舅只是一个平凡人,甚至最开始只能拉着板车去街上卖菜,周围的亲戚好友都瞧不起他。
可舅舅并没在意,而是靠着一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点点从板车买卖做成了蔬菜铺子,直到过世也经营得很顺利。舅舅的勤劳让稻盛和夫难以忘怀。那时的他,就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抓住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对那样东西的认知也就越发清晰起来。
虽然肺结核没能要了稻盛和夫的命,可是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也是波折不断,中学、大学、就职考试都一路落榜。
通过导师的帮忙,在经济萧条下,稻盛和夫才好不容易才进了日本松风会社。一进会社,稻盛和夫就后悔了,因为这个公司不仅陈旧破烂,还经常拖欠工资。同期进来的伙伴,没有熬多久都陆续走了,稻盛和夫原本也想走,可是远在家乡的哥哥不予支持。
就这样,稻盛和夫没有办法,只能被迫接受当下的现实,留在了这个京都快垮掉的小会社中。这时稻盛和夫想到了舅舅。舅舅没学问,不懂经营,进不了大城市的公司,更不可能喜欢每天拉着比他个头还高的蔬菜千里迢迢送去市场卖,可舅舅还是能坚持做下去,为的不是什么爱好,也没有余地挑三拣四,最简单粗暴的答案就是: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