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里欢声多
孙振航
每次回老家,我习惯早晚出村遛遛,到离家百米的村东小路走走,路两边是深深的沟,沟坡北是庄稼地,沟坡南是养殖池。块块养殖池鳞次栉比,长长方方、绵延十几里,恢弘豪气;池水波光粼粼,那是鱼、虾或海参的成长地。每每看着成片的养殖区和沟坡上稀疏的芦苇,总会勾起我儿时回忆,那芦苇荡里的欢笑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靠北靠村的养殖区原是一片芦苇地,宽约二三百米,南北长一千多米。靠南靠深海的养殖区原是大片盐场晒盐池。为了防止海啸袭击、海水倒灌,村里分别修筑了村东傍海沟的南北(走向)主防洪堤,以及村南远靠海的东西(走向)主防洪堤和近靠村的南北次防洪堤,大概以“日”字形筑堤。芦苇荡和盐场盐池分别被防洪堤围拢起来。
每到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芦苇地里,那棵棵芦苇芽露着绿里透红的小脑袋争相向外张望。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去山林间、地垄地堰挖野菜,习惯沿着村边那道防洪次堤回家,堤坝顶是路,坝坡底至村南菜地之间,也是一小片芦苇地,这里的谷荻在芦芽间间或出现。玩伴们轻移步、慢下脚,小心谨慎避开芦苇老根,低头将谷荻与芦苇芽辨仔细,然后拔取嚼食。其实,谷荻就是白茅草的花,嫩嫩的时候可生食,长大后就像狗尾一样,咬不动,嚼不烂。它的根也可以吃,且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等药用功效。四十年前,人们知识普遍匮乏,我也不懂,只知道嚼在嘴里,能感觉到淡淡的清香和丝丝甜甜的后味,那清香微甜的滋味,一直被味蕾珍藏于记忆中。芦苇嫩芽煮过之后同样可以食用,虽然带有淡淡的苦味,但是味道香,用来蒸肉吃很合适,也可以炒着吃,是很不错的野菜。苇苇嫩芽又称芦根(百度知识),是中药,味甘、性寒,能够清热祛火,一般可用于治疗口臭,有抗癌功效;同时也可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肺部疾病;还能清热生津,适用治疗口眼干燥等。但不建议过多食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可惜那时家乡人都不懂芦芽的食用方法,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可对此触手可得的美味却视若无睹,深感遗憾。
随着芦苇渐渐长大,绿油油的枝叶迎风招展,互相打趣逗乐,你碰碰我,我动动你,耳鬓厮磨,“嘻唰唰”低吟浅唱,经久飘荡。各种飞虫不时上下翩翩飞舞,调情嬉闹,灵动美好。高音歌者呱呱鸡(苇莺)时而在芦苇间腾挪跳跃,时而在苇杆上摇头晃脑,“呱呱叽、呱呱叽”此起彼伏,不知是求偶还是赞美其领地,时而一跃飞起,时而盘旋俯冲嬉戏。此时,我多想跟小鸟一样,扇动翅膀在空中飞翔,看那苇浪翻滚,银絮飘扬;随那鸟儿齐声欢唱,赞美可爱芦乡。
每每雨后,每当夜幕降临,苇叶婆娑,纤纤魅影晃动,蛐蛐奏乐,蛙类献唱,夜里仍是一派热闹生机景象。
端午节来临,到了包粽子时节,家家户户打苇叶回家,先清洗蒸煮,再清水浸泡后使用,或者一摞叠放晾干备用。母亲也偶尔忙里偷闲包粽子。每每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浸入水,等起火蒸煮,热气翻滚,粽香立马扑鼻而来,愈加激起食粽欲望。古有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有词赞美:“五月榴花妖艳红。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大意是: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谈粽食粽送粽是何等美好美味美意。似是芦苇粽叶见证了美景,传递了美言佳音。

随着夏天来临,小伙伴三四人经常偷偷溜进苇荡掏鸟蛋。苇莺喜欢在高高的空中做窝,用柔软的细草缠绕三五根芦苇杆,精心编织出圆圆深深的窝,漂亮精美极了。风吹来,鸟窝如秋千般摇荡,想想那小苇莺在窝里多惬意。鹭鸟、芦鸡喜欢贴着地面水面,用大大的树枝缠绕在一起,里面填上柔软的细草或羽毛做窝,相比苇莺的家就显得低劣很多。经常有玩伴拿走窝里的鸟蛋,要是碰到母鸟归巢,定会盘旋低飞愤怒而来,然后无可奈何,满含悲情悻悻而去。我也曾懵懂做过坏事,偷吃过鸟蛋,直到有一天,遇到煮熟的蛋里出现略微成形的雏鸟,那影像深深刺激了我。自此,我下决心再也不去招惹鸟妈妈,再也不想杀那即将破壳而出的小生命。试想,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何等伤心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