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合作更加紧密,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趋势。
从我国区域发展大格局来看,可以分为四大片区,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但由于区位、交通、气候、资源、产业以及经济基础等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区域之间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是以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山东等为代表的东部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迈入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力量和展示窗口。

随着“十四五”的全面开局,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总体呈现出“东部引擎、中部提升、西部追赶、东北振兴”的发展特点。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城镇化水平,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由1978年改革开放的17.9%上升了2021年的64.72%,每年以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
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结构体系也更加完善,城市的功能配套日渐齐全,相应的城市等级也在处于不断的提升之中。

根据去年我国公布了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名单,共有21个城市上榜,其中建成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广州、深圳;建成14个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南京、佛山、杭州、济南、青岛、沈阳、昆明、大连、长沙、哈尔滨、郑州。
从上述21个城市来看,东部地区占了11个,超过了一半,中部地区3个,西部地区4个,东北地区3个。
在超大城市方面,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包揽7个名额,其中东部5个,西部地区2个,也反映出,目前我国中部地区虽然城市体量都不小,但缺乏规模较大的领头城市,预计武汉市可能率先进入超大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也是持续提升,涌现了一大批综合经济、竞争力、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尽管没有达到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规模,但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地步。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即将晋升吧。
9个I型大城市将晋升为特大城市:合肥、石家庄、长春、苏州、福州、厦门、南昌、南宁、宁波
根据各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及城市发展实际,未来5-15年我国将支持合肥、石家庄、长春、苏州、福州、厦门、南昌、南宁、宁波等9个城市晋升为为特大城市,目前上述城市均属于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

合肥
从城市分布上看:具体来看:东部地区5个城市(石家庄、福州、厦门、宁波、苏州),同城约会图片中部2个(合肥、南昌)、西部1个(广西)、东北1个(长春)。
上述9个城市中,合肥、石家庄、南昌、福州、南宁、长春等6个为省会(首府)城市,均为所在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另外,苏州、厦门、宁波3个为非省会城市,其中苏州为普通地级市,厦门为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宁波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苏州市作为普通地级市所具备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目前上述9个城市已经在相应的规划之中,明确提到建设特大城市,发展潜力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