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标志,汉阳铁厂的建立一度引发多方关注,但这座“20世纪雄厂”却从建厂开始就陷入困境。在选址时,李鸿章建议接近铁矿选址,盛宣怀认为应接近大冶铁矿,英国人亨利·贺伯生则倾向于在武昌府和黄石港之间另觅高地以避免厂房塌陷。这些方案本各有特点,但张之洞却执意选择在靠近江边的龟山脚下。结果汉阳铁厂不仅在建设之初被迫投入巨额资金填筑地基,每年还必须花费大笔白银排水。更为滑稽的是,作为一家钢铁厂,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和煤矿都很远,导致原材料运输成本暴增,严重削弱汉阳铁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之后汉阳铁厂经营陷入困境被迫大量向日本举债,其中生产和维护成本过高是非常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生产需要人力资源。虽然平均人力薪资越低越有利于降低成本,但薪资水平并非决定生产的唯一因素。任何产品生产厂都需要熟练的生产工人,产品的工艺越复杂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就越高端。而薪资水平的计算往往并不考虑人力资源群体的不同,只附近密约交友app是宏观层面的简单比较。如果据此就可以判断全球产业链条动向,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应该是中国而应诞生于南亚次大陆或非洲。

事实上,《新苏黎世报》的文章与其说是理性分析不如说是跟风炒作。近段时间,很多欧美政客和学者都在打着“担忧对华过度依赖”的幌子炒作对华脱钩,在国内也有不少专家跟风附和。但可笑的是,这些人也许连脱钩的真正含义都难以说清。而当前欧美国家也有很多清醒人士正努力呼吁社会各界不要被那些不懂经济的人带偏,因为俄乌冲突已经给很多国家一个深刻的教训。与中国相比,俄罗斯无论是工业门类还是生产能力都差距很大,而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主要的经济联系也只是在能源、粮食和部分高科技原材料领域。
即使如此,与俄罗斯经济脱钩的计划却始终得不到完全贯彻。尤其是能源领域,欧洲诸国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几乎任由俄罗斯拿捏。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的对俄制裁就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局面,即无论美国还是欧盟各国都在嘴上说着制裁,背地里大量采购俄罗斯能源及粮食等产品。很显然,现实中的经济脱钩并不像某些自诩了解经济的人吹嘘的那般简单。如果欧美国家高层认不清形势,盲目推动所谓对华脱钩,那才是真正落入陷阱之中。届时,不仅这些国家自身会遭受沉重打击,全球产业链也会因此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