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浓墨重彩的 " 解密 ",使得除了主角团的其他人物动机根本没时间展开。
比如:许和平明明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搅和进来。
为什么留下只有他和儿子懂的谜题?
如果大多数人一看就知佛头是假,许家的冤屈其实早已不洗而白。
而最初是木户和许一城联手做局的真相,这一点也完全没有说清楚。
《古董局中局》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减法没有做好。
削去故事的边角和枝蔓,是合理改编。
但如果对故事的根源动了,难免会出现逻辑漏洞。
如果这注定是一次" 新人 " 取代 " 旧人 "的挑战。
那么至少也要自己看清,谁是黑,谁是白。
所以最后无论是人物的反转,还是佛头的反转,都成了影片最大的困惑和诟病。
如果马伯庸写的 " 鉴古易,鉴人难 ",能让观众看清人心多面。
那么影片直到观众走出电影院还在迷惑 " 鉴人难 ",反复琢磨。
这就是活生生的添堵了。
压根没看明白啊!
所以,影片终了,我们看到了导演的做加法的野心,却没能看见导演做减法的手艺。
也许导演觉得影片的特效更好看?
也许片方觉得 " 密室逃脱 " 才更能吸引观众?
也许,只是单纯的,时间太长了?
无论如何,这可以是影片 " 又好又坏 " 的解释,但却不能是它用来面对自己的理由。
始终,观众看到的,还是一个残缺的故事。
就像无身佛头,断臂雕像。
美则美矣。
但还是让人忍不住感慨:
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