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也是难上加难。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非洲人民习惯通过亲密的肢体接触来表达热情,甚至有亲吻死者的习俗,这都让感染风险成倍增长。
有限的医疗条件也难以支撑有效的隔离防控。
更糟糕的是。
剧中的「零号病人」来历不明。
死后也没有家属来认领。
当地过去不曾爆发过埃博拉疫情,他是从哪里感染到病毒,实际的患者群体又到底有多少呢?
这悬念背后其实还涉及了该剧的另一条副线。
郑医生发现,「零号病人」的真正来源地是桑宜村,被当地反政府武装组织所控制。
这给调查又增加了一层困难。
与此同时,毛晓彤所饰演的华裔调查记者何欢也假扮成无国界医生,正在桑宜村调查钻石走私案件。
两人之间的故事,这里暂且留个悬念。
剧中的故事发生地设置在卡巴利亚,是个虚构的国家。
但种种细节却取材于真实。
郑书鹏的人物原型之一是中国第 23 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曹广医生。
剧中,郑医生有个当地医生好友名叫盖斯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在救治「零号病人」时,他不幸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现实中,曹医生在几内亚的搭档医生就是叫盖斯姆,在中国留学十年期间都不曾回过家,对医学有着极高的热忱。
盖斯姆 2010 年回的几内亚,2014 年因感染埃博拉去世。
这段悲伤往事在剧中得以详细呈现。
在感染事件发生后,郑书鹏仍然每天都会去看望被隔离的盖斯姆。
起初,盖斯姆的身体状况良好,还能隔着窗跟郑互相调侃打趣。
但慢慢的,症状开始出现。
高烧、虚弱、全身酸痛。
他无法再起床走动,郑就穿着防护服去病房里看望他。
为了不让郑担心,盖斯姆总是强打着精神,大口吃饭、保持笑容。
但他很清楚,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终于到了不得不告别的时刻。
盖斯姆开始急性发病,呕血、抽搐,就像他所接待过的患者那样。
病房外,郑拼了命想尽快穿好防护服,一层又一层,心急如焚却又不能允许自己有任何闪失。
他背后,还有顾及一整个团队的安危。
最终,隔着一层塑料膜,盖斯姆在郑的拥抱中咽气了。
「至少他死在朋友的怀抱里,他走的不孤单。」
为了保证情绪张力,这段戏带有一定的戏剧化改编,但这之间的情感做不了假。
还有一些关于数字的细节。
郑书鹏的编号是 3281,曹广医生当年真正的编号是 3481。
剧中的「零号病人」死在了第 18 床,这一点有被重点提及。
而现实里,曹广医生援几内亚时候面对的第一个去世病人就是在第 18 床。
「可能对于很多观众来说 18 床和 10 床没有区别, 但是这个数字对我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数字。」
还有包括疫情爆发的时间线基本上是遵守了当时的爆发轨迹,以及中国医疗队派出的时间,也基本上都是依照真实历史。
这中间出现的许许多多医护人员的例子,都是在现实人物身上做了提炼。
源于生活,因而更有力量。
疫场如战场。
医护人员是冲在前线的人,也是牺牲率最高的群体。
会哭,会害怕,会退缩,这都很正常。
而《埃博拉前线》做得很好一点,就是没有神化他们。
在检测报告显示确定为埃博拉病毒的时候,援非医疗队员们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然后是害怕、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