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只能靠收租解决一部分花销问题。
做房东没想象中爽。
时时会遇上" 渣男渣女 "——
租户刚见房东的时候,总会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但一签完合同整个人就都变了。
从友善的朋友变成了可恶的被告方。
有没有例外能处成朋友那种的呢?
也有。
可是深交呢,她又会越界,连内裤可能都会帮你洗。
第三,切中要害。
约翰讲的都是一些很鸡毛蒜皮的事。
准确说,云淡风轻的表面下——
他真正揭开的是那些小,但心有戚戚焉的问题。
受到邀请要去朋友家,该准备什么礼物?
你也烦恼过吧。
不知道带什么好,那就带最不会出错的东西,酒。
但是不懂酒的话,等商家给你推荐酒又容易被骗。
一旦选错了,又怕自己的品味受到朋友的质疑。
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
不用真懂,只要会装懂就行。
先查资料掌握一些术语。
比如干白是一种白葡萄酒,含糖量比较低,比如霞多丽 ……
再临时查一些品酒的动作。
" 酒腿 "是指晃动酒杯之后酒沿着杯壁形成的滑落痕迹 ……
还担心说错话?
这句话总是万能的——
好腿!
下面要学会利用鼻子。
用嗅觉来辨别味道的原料,是品酒非常重要的环节。
不是很懂也没关系。
——不懂装懂的才是大多数。
经历过这一切的人才会明白:
这一切通常不是装逼,不是虚伪,我们只是想合群而已。
只是我们也在恐惧中慢慢忘了。
喝酒是让我们放松的,拉进距离的,不是为了显示高人一等的。
真心想交朋友的话,带去什么东西又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带个熊孩子)
Sir 就剧透到这里。
如果感兴趣,毒饭们可以找个时间,放松下来一次性刷完。
《约翰》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 " 爆款 "。
没有强冲突,没有演员,甚至没有 " 剧情 "。
——有的,只是那些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不计的琐事。
小人物。
住在仓库非法改成的房间里的人。
连窗户都没有,太热了就自己做 " 空调 ":把冰块放箱子里,再用风扇扇。
你笑他?
他比你笑得更开心,更真诚。
小感动。
房东太太把房子卖给导演后。
走时还要叮嘱导演如何把花花草草照看好,好像不想把自己的痕迹抹除。
而导演自己的身上也有了和房东太太一样的扫地习惯。
人与人之间,即使短暂的相处也是会有羁绊的。
小愿望。
当初导演从来没想到自己拍的东西会能制作成这样一个电视节目。
只是想逗乐自己和朋友而已。
我的床上有臭虫,而且真的非常孤独,反正生活差不多就是这样。我担心如果我不把这种可怕的经历变成别的什么,那它们就只会是净损失。如果从它们中间能够诞生出一些积极的东西,那我也就不会后悔于它们的发生。
这种小,我们每天都在发生。
导演没有带我们热烈地望向远方,反而用放大镜去聚焦身边的生活碎片,毫无察觉地让我们卸下坚硬的外壳。
魔力从何而来?
投入。
因为投入,我们不需要繁琐的社交黑话,也能接收到互相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