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她少女时期的日记都被拿出来公之于众,来作为母亲和亲朋好友的谈资。
于是她只能靠暴饮暴食来宣泄,这是她唯一可以不受母亲控制的方式。
还有在大厦旁携手同行的母女,对应的则是产后抑郁症的詹璐。
到此,主创人员才为没头没脑的开场做出了部分合理的解释。
但看似这样的一部心理学科普片,却依然逃不掉偶像剧的情节设定。
女主误落泳池,给她做人工呼吸的男方打趣她是不是初吻。
还有在球场拥抱转圈圈的偶像剧狗血标配。
这些 " 良苦用心 " 的设定,就是为了让俩主角强行相互治愈。
看起来始终沉稳冷静的优秀心理师贺顿,原来是个医者难自医的人。
小时候弟弟的意外离世,给母亲造成了多年的心理创伤。
把贺顿总是叫成弟弟的小名 " 俊俊 ",无形中也给贺顿带来了日复一日的成长阴影。
钱开逸本想拉近自己和贺顿的距离,于是频繁的叫她的小名 " 俊俊 "。
实际上却是在疯狂揭露贺顿的伤疤,在她的雷点上频频踩雷。
等到终于了解了真相的他,才恍然大悟。
满含歉意的向贺顿道歉,并耐心的开导她,治愈她。
两人之所以有感情基础又恰巧因为是高中的老同学。
多么俗套的缘分。
之后男主又是帮贺顿搬家。
又是给贺顿打造花房直播间。
甚至为了贺顿,在商场用绳索攀爬扯下她的横幅。
虽然男主钱开逸的这个角色确实给剧带来了一些笑料,但他更像剧中为了强性制造治愈看点的工具人。
谁也想象不到,就在现有已经颇为凌乱的画风下,又继续掺和了悬疑的调调。
贺顿落水时闪过的回忆片段。
贺顿母亲为什么要在女儿面前装死?
贺顿的老师怎么又是线索墙上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