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丑闻》,她扮演一位在上流社会花花公子的诱惑下,最终冲破封建贞洁礼制的守寡烈女,结局为裴勇俊饰演的浪荡公子殉情而死。
2007 年为她夺得戛纳影后的《密阳》,她在其中的角色是一位失去儿子后企图靠信仰寻求救赎的独身母亲,尽管现实生活中的她还从未体验过母亲这一身份。
2010 年《下女》,37 岁的全度妍饰演和豪门男主人偷情的底层女佣,在备受情感和肉体的折磨后,选择用最惨烈的方式自毁报复。
2016 年《男与女》,她和孔刘是一对因共同困于异国大雪而相识的中年男女,好似停滞的时间里暧昧丛生,他们在无边无际的陌生地彼此越过伦理的界限。
盘点过全度妍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角色,不难发现,她饰演的大多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女性,常常被外界误解,并且患有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往往陷入道德和欲望相互撕扯的情感困境,充满悲剧色彩。
而这正是很多韩国底层女性曾经甚至正在经历的处境。
叔想起韩国 " 年度作家 "、也曾是《82 年生的金智英》原作作者的赵南柱曾出版过的另一本书,叫做《她的名字是》。
书中采访收录了韩国 60 多名女性的真实经历,从职场性暴力到基本的性别歧视,不管是 9 岁的小学生还是 68 岁的家庭主妇,都难逃一难。
在关于《密阳》导演李沧东的一部纪录片里,氧叔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话,"角色和剧作者用各自的艺术表现形式,负起为那些被社会所忽视的群体发声的责任。"
叔以前写过,韩国电影的美学风格和这个民族内心根植的" 恨 " 文化息息相关。有绵绵不绝的恨,就会有恒久的忍耐和瞬时的爆发。
全度妍无意做那个阶层和性别固化的打破者,但她饰演的角色在和这个世界纠缠抗争的过程中,却切切实实破出了一道让韩国女性得以喘息、得以被看到的缝隙。
她打破的不仅仅是男性和女性之间横亘的无言壁垒,也是上流权贵和底层民众之间的阶层铁壁,还是幸与不幸、公与不公的命运之墙。
身为演员,沉浸角色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够敞开身心接纳角色们所处的现实,思考各种社会两难困境,以及世界普遍存在的不平等和偏见,这是获得角色内心戏剧张力的前提。
而全度妍的做法,不是去思考摄影机前的她演的好不好,而是直接把自己扔进去,把所有能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她的脸上总是欲望和绝望同在,那是身处其境的人最直接的情绪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