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耽改和选秀这两个嗑 cp 最大战区灰掉后,在观众对恋综这种剧本明显的 cp 厌烦后,满足嗑 cp 刚需的,是真人秀中那些不经意真情流露的瞬间,那些无心插柳的化学反应,那些明知不可能却能玩起来的荒诞。
CP 大法好,但观众不爱硬喂的糖。对综艺而言,与其挖空心思搞剧本做话题,不如从源头上就给大家一些新鲜和真实。
代表综艺:《再见爱人》《百姓的味道》
4
综 N 代活力难继
2021 年,几乎所有的综 N 代都在收割自己的惯性观众,鲜少出圈。
曾经的王牌节目都呈现明显的颓势,从卫视王牌《奔兄》《王牌》《中餐厅》《好声音》到各家拳头网综《街舞》《明侦》《拜冰》《明日之子》等,有这些节目的播出已经很难获得惯性观众以外人群的注意,招商虽然还有声有色,但影响力肉眼可见一路走低。
有的节目第二季就难以为继,如果不提醒,谁还记得今年一季度播出的《浪姐 2》?
而《追光吧 2》即使请到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张卫健,播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出圈的话题。
倒是取二者之长的《披荆斩棘的哥哥》,以 " 披荆斩棘的后期 " 和大湾区年均 45 岁哥哥的魅力,看爽了不少观众,抢足了三个月的风头。
初代综艺更吸引观众,一是观众抱有巨大新鲜感,二是 " 未知 " 令参与者更容易袒露真实。
待到二季、三季这些综 N 代时,观众和嘉宾皆对剧本烂熟于心,这一边拼命想制造话题,那一边就静静看你们演,谁也没几分真心在里面。
贵圈还酷爱把一只羊薅秃。
嘻哈从 2017 年至今,已经被十来个节目竭泽而渔了。
仅仅是今年
恋综从明星 + 明星到明星 + 素人再到素人 + 素人,从干干巴巴自己谈到七大姑八大姨加入场外观察,明星和明星的亲戚都不够用了。
仅仅是今年
剧本杀和蜜桃烧遍全国,四大平台一年就开七八个类似节目,除了芒果的大神版,大都让一群平均高考分数上不了 400 分的明星绞尽脑汁玩推理。
仅仅是今年
慢综艺流行这几年,也成了明星组团旅游的大好机会,疫情前足迹遍布全球,疫情后国内游山玩水,鲜少能聊出有趣聊出点人生况味,大多平淡得像白开水。
看来看去,在 2021 年一路走高的综 N 代仿佛只有《脱口秀大会》。一方面是脱口秀行业几年来线上线下努力拓展边界,终于迎来爆发期;另一方面,也是相对单一不泛滥的线上曝光机会让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与成名链条呈良性循环。
说人话:这一趴的人才储备足,短时期内还够用,但消耗太快也会面临类似奇葩说的辩手危机、说唱的 rapper 危机和街舞的 dancer 危机。
顶着前作创下的基本盘,成功综艺的综 N 代八成会一直做下去。当基本盘越来越小时,有人选择不再恋战,去开拓新的市场,有人选择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也有人努力自救,拼命挖掘潜力,迭代玩法。
没有对错,只是选择。
代表综艺:所有的 23456
比起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电影市场,比起惨不忍睹的国剧市场,综艺这两年确实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从业者也从模仿抄袭日韩欧美综艺中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创作出了很多能让我们衷心称赞而不必加一句 " 可惜是翻版 "的综艺节目。
比如以河南卫视为首的国风类综艺,从年节晚会到与 B 站合作的《舞千年》,每每引起一片 " 太美了 " 的惊呼声。
比如从《诗词大会》《成语大会》发展到《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的传统文化类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