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入戏
演起来有难度,但无疑又是一次成功的角色更新。
事实证明,甜美并没有成为束缚她的枷锁。
而是在甜美的基础上,不断给自己加码,就像在颜色光谱上,切分出更多细小的切块。
底色不变,但基于底色之上的变化,越来越多,戏路自然也变宽了。
就拿这两年真正助她打开知名度的两个角色来说。
《三十而已》里的钟晓芹,和《乔家的儿女》里的乔三丽。
两个角色虽性格不尽相同,但都是温良乖巧中,不乏力量感。
和现实中的毛晓彤,身上那股柔中带刚的气质,很匹配。
钟晓芹,一个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普通上海女孩,热心能干、心思单纯。
在家看个剧都能哭得稀里哗啦。
但在婚姻关系中,面对闷葫芦般不善言辞的丈夫。
攒够失望后,吵起架来也很有爆发力。
同样,柔软而不柔弱的乔三丽,面对恶婆婆的欺压。
也能就着"挑软柿子捏""重亲生的,轻抱养的"等槽点,精准反击。
看毛晓彤这几年的戏路变化,无疑为还在同类角色里打转的甜美系女演员,提供了一种如何拓宽路线的范本。
演员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有时也是个甜蜜的陷阱,但并非不能绕过去。
一个角色的成功,自然可以复制。
但,如何在原本角色类型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小变化,渐渐形成新的戏路,才是对演员能力的考验。
如果说毛晓彤的上进,是一种自我突破,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尝试与拓展新的方向。
那么对于周迅这一类中生代的演员,历尽千帆,所谓上进,更是精进。
从《如懿传》到《光辉》,再到最近的《小敏家》。
可喜的变化是:周迅开始走下大荧幕,褪去灵动、朦胧的气质。
尝试一些更苦涩、更普通、更朴素的角色。
这一转变,不能简单地用"去雅还俗"作粗暴判定。
更应该视为,是演员在持续热爱创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年龄变化,适时做出的戏路调整。
与电影《第十一回》里,蛮横泼辣、市井气更浓的金财铃相比。
《小敏家》里的刘小敏,对于当下的周迅而言,与其自身的年龄气质更熨帖契合。
这个角色,既融入了更真实、更有烟火气的生活细节。
同时,又保留了周迅身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冷"。
单拎母亲这层身份来说,她既普通,又非典型。
普通在和千千万万爱孩子的平凡母亲一样,爱孩子,尽可能想为孩子做些什么。
尽管厨艺不精,也愿意早起为孩子做(炸)早(厨)餐(房)。
在饭桌上,陪着孩子,边吃边唠家常。
而非典型,则在于,她所表现出的母爱并不具有普适性,而是带有疏离感的"冷"。
刘小敏的"冷",是由于年轻时被误解和指责的遭遇,身上始终有一股心事重重、生人勿近的忧郁。
与儿子金家骏有些拧巴的相处,则是由于多年母亲身份的缺位,造成的陌生和疏离感。
在家看到自己的孩子光着膀子,也会不自然地眼神躲闪,尴尬得低下了头。
刘小敏这个角色的设定,有不失高冷的仙气、又多了几分生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