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021 年 12 月)再次被拉人出来说事,恰恰说明,今天网络的主流审美和精神文化认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其次,在国际上闯出名气的中国超模,刘雯、何穗、杜鹃、吕燕无一例外五官长相并不完全符合大众审美中的大眼睛、高鼻梁、瓜子脸的美女形象。
吕燕曾参加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并获亚军,先后签约巴黎、纽约、米兰、日本多家国际模特经纪公司
可见,眼睛细长的容貌特征在模特圈并不罕见,甚至国际大牌在杂志及广告拍摄中都非常钟情于这种高级脸模特。
VOGUE 官方 ins 发布照片的中国模特高其蓁,被外国友人夸赞 " 打破时尚界审美常规 "
所以,只要不是品牌方出于主观恶意,模特 " 眯眯眼 " 也好、大眼睛也罢,不过是为了其产品宣传,何必上纲上线指控其 " 辱华 " 呢?
当然,这样的 " 翻车 " 也在告诫企业,对营销方式的积极尝试首先应该建立在一种对文化善意解构的基础上,而非形式大于内容,否则想当然认为创意总能与消费者达成情感共振势必会引发舆论反噬。
主流审美并非美的全部
可见,无论《雄狮少年》的主角形象塑造,还是三只松鼠广告片的模特选角,眼睛大小本身 " 不是问题 ",因为当事双方自始至终均未拿眼睛来炒作说事儿,谈不上主观的恶意," 辱华 " 则更属于过度解读。
凭什么这样的眼睛,就等同于丑?
一位社会学研究学者曾对虎嗅表示,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虚拟公共空间满足了网友异常旺盛的表达欲,而互联网的匿名属性也养成了网友 " 嗜斗 " 的恶习。
" 很多社交平台上‘抬杠’成为一种消费内容的衍生行为,就是非常‘嗜斗’,随时随地能和陌生人争的面红耳赤,尤其是在涉及到两性、明星、消费等话题时很容易从个人好恶上升到人身攻击。"
更遑论当下网民长期浸泡在单一审美的环境中,早已习惯了美的千篇一律,难免会认为高鼻梁、大眼睛、瘦削的主流审美才是美的全部,才是美的正确答案;而当明显与俊朗、靓丽冲突的容貌特征出现在公众视野时,自然会因此感到愤怒、被冒犯。
比如上面这个评论,你可以认为厚唇不是国人主流特征,但是没必要一棍子打死。广西就不乏厚唇人,难道他们就该为此自卑甚至遭受歧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主流之外的审美就必须承受各种各样的歧视,那这个世界岂不是更可怕?
周韦彤似乎更符合大众对于模特的容貌期待,其曾获得第六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冠军及 " 最受欢迎模特奖 "
而且,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如今网友因为审美的差异就可以肆无忌惮针对模特本人公然嘲讽、谩骂——一方面," 三只松鼠 模特 "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后,大量网友涌入三只松鼠淘宝直播间,对主播进行言语攻击,仅直播半小时主播就被迫下播;另一方面,网友开始人肉广告中模特信息,并向其发送人身攻击,辱骂的信息。
这何尝不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狂傲和歧视?对此,周玄毅曾在微博一针见血指出:
因为角色而骂演员,用武汉话说叫 " 以疯装邪 "。这四个字本来是说小孩子顽劣的,非常形象,意思是别看小孩子疯疯癫癫的,心里的邪恶清楚得很,无非是估摸着不会挨打,就肆无忌惮了呗。这种热情奔放甚至能感动得自己热泪盈眶的恶意释放,底色不是纯蠢,也不是纯坏,而是阴叨叨的算计。
况且,当那么多人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对此展开讨论时,便已经不单单是对 " 眯眯眼 " 的审判了,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当下网友内心深处对于文化自信、对于文化包容的匮乏——如果现在的 " 文化自信 " 只能通过审美认知是否符合主流来找补心理平衡,那将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诚如 "Sir 电影 " 在相关文章中说的那样:
" 你也可以因为丑而不看。但谁又能因为主角的丑,而给他扣上一顶 " 辱华 " 的帽子——贴标签、谩骂、驱逐语境,这不恰恰就是一种歧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