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了水花这个角色,总觉得热依扎的福气在后头。
《我在他乡挺好的》
任素汐 / 纪南嘉
女强人不是断情绝爱、刀枪不入。
《我在他乡挺好的》里的纪南嘉,租着北京三环内的大房子,拥有一家自己的活动策划公司,已经是事业有成的北漂了。
但事业有成就够了吗?她 36 岁了,作为一个大龄单身女性,每天都有很多琐碎的烦恼。
婚恋、房子、身体健康……纪南嘉的苦恼不是歇斯底里的原生家庭,阴魂不散的前任,而是很切实的、如何在漂泊不定的状态中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欲望,找到生活的锚点。
她去相亲,不是因为社会时钟的催促,而是某个经历让她突然渴望亲密关系,但如果这种关系要用自降身价来换,她宁愿单着。
她决定买房,是希望通过房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当她发现买房会失去抗风险能力,她果断放弃。
人到中年可以有很多活法,允许一部分人按部就班的活,也要允许另一部分人离经叛道地活。
真正强大的人,不是不会走错路的人,而是不害怕让生活偏离轨道的人。
《我的巴比伦恋人》
卜冠今 / 陈美如
12 岁的陈美如,是个普通、平庸、不起眼的初中生;
24 岁的陈美如,是个普通、平庸、不起眼的大人。
12 岁时,她在日记里写下自己和王子慕容杰伦的爱情故事,那时她相信爱,相信奇迹,相信自己创造的世界。
24 岁,她被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驯服,长成了一个规规矩矩的 " 合格 " 大人,假装自己懂爱、不需要爱。
直到后她遇上了自己 12 岁笔下的人物,她的慕容杰伦王子,曾经压抑、逃避的欲望和情感慢慢有了松动。
每个普通女孩都能在陈美如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她从耻于谈 " 爱 " 到和自己和解,直视自己的懦弱和胆怯,找回自己做梦的能力,也启发和治愈了我们。
好友姜惠珍对陈美如的生日祝福是希望她能学会去爱,也能真的快乐,我觉得这是对所有普通女孩一生的最好祝福。
如果学不会爱,就只会变老,而不是长大。
"24 岁不做春梦才是噩梦呢!"
《爱情神话》全员
关于这部年度最大惊喜,我有一个和其他影评人不一样的看法。
我看完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它多摩登大上海,多会讽刺男人,甚至不是那句 " 没造过反的女人是不完整的 "。
我满脑子都是真羡慕 70 后、80 初一代人。
不愧是最幸运的一代,只有他们还可以谈爱情神话,也只有他们谈是合理的。
某种意义上,这是给年轻人看的新型爽剧。
挺好,反正年轻人的恋爱故事,已经怎么拍怎么假。
那些被考研考公考编制,被 996、大裁员;被落不下的户,买不起的房折腾得尘满面鬓如霜的年轻人……
是不会为了买几块蝴蝶酥去天钥桥路排一个小时的队;
不会招待朋友围坐自家法租界的别墅院子里,看费里尼,或者追忆年轻时在罗马的喷池前,和索菲亚罗兰的奇情艳遇的。
轮到这届年轻人上场,阶层跃升的窗口已经关闭。
冷不丁被抽走梯子,站在原地卷啊卷,卷到发蒙的年轻人,不知该往哪儿去,也不知该怪谁。
大家的世界自然而然分成二元对立,于是罗曼蒂克消亡了。
再谈起索菲亚罗兰,不会有绮丽幻想。
最多只会追问她的三观正不正?立场对不对?她是眯眯眼吗?
其实当然不是所有中年人都能过上电影里那种不上班,也能风花雪月的生活。
这种新爽体话本,就都安在 70 后身上吧。
这帮听着 " 我的未来不是梦 " 变老的家伙们,好像什么神话都有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
写了半天,没提一个女字。看似跑题,其实还真的是跑题。
不过我想,有没有可能,我只是说可能——
当我们谈一个角色或一个人时,先想到的不是她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