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当时的女演员们,诸如刘晓庆、邬君梅、张瑜等等,她们的脸型基本都比较圆润饱满,没有谁是锥子脸尖下巴,也没有谁刻意追求瘦得过分的身形,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一笑起来是不同于少女甜美的大气、明朗之美,用现在的话说,她们都属于典型的 " 大美女 "。
这样一种审美,又和上世纪八九十年那个普遍昂扬向上的时代风气息息相关。
以初代模特来说,她们在参赛的时候,不管是便装还是晚装,都在竭尽所能让评委、观众看到她们独特的气质。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她们进行泳装展示的时候,其实心里是背负了很大压力的,但她们不仅不露怯,反而大大方方展现自己的纤腰丰臀大长腿,举手投足间全是自信。从内而外散发着的,是她们对自己美的认可、享受,那些美是天然的,是风情万种的,更是活力、蓬勃的。
3.
不容回避的是,在时尚圈,话语权长期是掌握在西方手里的。
比如 1981 年,被法国著名设计师皮尔 · 卡丹一眼相中的中国女孩石凯,成为了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模特。
中性化,是 80 年代国际秀场的主流风格。石凯的方脸、高颧骨、厚嘴唇,就是西方喜欢的那种长相,凹凸有致棱角分明的脸部线条,双眼带着疏离的冷艳," 攻击性 " 中带着点东方美。
再说到 91 年第二届模特大赛上爆冷夺冠的陈娟红,据报道,她之所以能够战胜瞿颖,很大的原因是外国评委艾莲 · 福特,在最后一轮打分中,给身为瞿颖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的她打了十分满分,给其他所有选手打了零分。因为在艾莲 · 福特看来,眼间距略宽、颧骨突出的陈娟红,无疑比瞿颖更符合当时国际时尚圈的审美标准。
事实也证明了她的选择。在比赛中夺冠的陈娟红,第二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 " 世界超级模特大赛 ",获得了前八强 " 世界超模 " 的称号。
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比赛结果的艾莲 · 福特,在把中国模特带向世界的同时,也就此影响了中国时尚圈的审美潮流,成为了 20 世纪后半叶(甚至是现在)中国时尚业内的普遍准则。
但无论是 " 眯眯眼 " 也好,还是 " 白瘦幼 " 也好,它更多的还是一个审美问题。而美,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是个人的偏好,也是时代的选择,它受到方方面面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其中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就以我们现在推崇的 80 年代审美,其实也明显受到来自香港、台湾的影响。
所以,我们只要接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审美,而主流审美之外,也应该允许尽可能多元的审美存在,这就好了,你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