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少有人知道,张含韵最开始其实是拒绝唱这首歌的。
她或许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却隐约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想要什么。
对于当时的张含韵来说,歌词里的漫画和象牙塔,与其说透着青春气,更像是 " 幼稚 " 的代名词。
但歌写好了、棚也租了,经纪团队只能是连说带劝,总算是让她把歌唱下来了。
图源:《定义》
随着歌曲传唱度越来越高,可爱、甜美的标签也牢牢粘在了张含韵身上,那个更为真实的她被结结实实挡在了标签的背后。
直到多年后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才偶然让人窥见了一角:
那个在舞台上跳着狂野的非洲舞的女孩,那个在姐姐们慌乱时,淡定地抓住房间里虫子的女孩 …… 身上哪里有半点娇弱的影子。
" 你不是酸酸甜甜了。"
" 我本来就不是呀。"
一位姐姐无意识地感慨,她笑着回应。只是镜头一闪而过,一切仍然像是闲聊时说的玩笑话。
图源:《脱口秀大会》
她默默和自己撕扯着,更多的时候,她也在和外界撕扯。
在同学们的眼里,参加完比赛的张含韵成了明星,也成了校园里一道行走的 " 景观 "。
日常环绕在她耳边的不再是同学间的插科打诨,而是充满了 " 猎奇意味 " 的话语:张含韵也会倒垃圾诶,她也会去食堂打饭啊 ……
在家长们的眼里,张含韵也谈不上讨喜,而是成了影响他人学习的 " 坏榜样 "。
在她成名之后,有一些学生幻想着成为 " 张含韵第二 ",曾经逃课去参加选秀。还有不少粉丝、媒体蹲守在校门口,想要捕捉她的一举一动,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投诉。
路人缘这种东西,一旦开始下降,很多时候只会越败越快。
若是没有强劲的实力做依凭,那便处处皆是原罪:
上节目不小心念错字是没文化,通告赶得急,没好好打招呼是耍大牌 ……
质疑声越攒越多。
图源:国际在线
但这些声音至少还在她的理解和承受范围之内。
她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够,配不上当下猛增的人气。可没等她努力把实力提升起来,更大的风暴就已经酝酿完成了。
最开始,还是一张真实的照片:素颜的她遇见了 " 粉丝 ",耐心地合了一张影。
谁知道这位 " 粉丝 " 反手把合照发到了公共平台上,谎称它是两个人恋爱的证明。
假消息越传越广,一切彻底失控了。
图源:《定义》
在维权意识尚不明确的年代,这位初代偶像迎来了一次无从抵抗的网暴。
在那些键盘疯狂敲击下的文字里,她成了不折不扣的 " 荡妇 ",把张含韵的头像随便往性感照片上一 p,就是佐证。
最让人气愤的是,她想要在节目上澄清这件事,结果节目为了博眼球,让主持人拿着打印下的造假照片,在她的眼前和镜头前展示,然后还说着不走心的安慰的话:" 含韵你要坚强 ……"
尚未成年的她只能在旁边无力地啜泣。
张含韵这才彻底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世界和想象中到底有多不一样。
年少的小孩怀抱着所谓的 " 梦想 " 闯到了舞台上,单纯地以为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唱唱歌就行了。
但在这个灯光闪烁的名利场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没人会因为她还是个小孩而手下留情。
她就像是做了一个塞满了泡沫的梦,终于,泡沫散去,才发现眼前其实一片狼籍。
她在撕扯中一步步被重塑,开始变得谨小慎微,不自觉地在意起周围人的眼光。
与此同时,唱片行业在变得越来越不景气,公司的效益也越来越差,她因为等合约到期空耗了几年。等她终于恢复了自由身,名气早已大不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