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情意不是不在了,只是被一地鸡毛的生活遮住了。
当合作式经营婚姻不再行得通,其实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去考虑,伴侣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存在的时候。
Ta 不应该只是你过日子的伙伴,某种程度上,更像是高圆圆在开播特辑里提到的," 好的伴侣如同你的心理医生 ",他可以帮你分担关于生活的负面情绪和情绪压力,而不只是提供经济价值。
中年婚姻,常常陷入难以为继的时刻,而这个时候其实才是彼此去探索婚姻内核的开始:不只需要合作愉快,还需要一份看得见的陪伴相守。
有家有室,中年人还配追求职场进步吗?
剧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陈珊和林庆昆某种意义上说,是很相似的人,工作都被他们放在家庭之前。
于是他们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和困惑,有来自家人的,也有来自身边同事的,陈珊更是在面对丈夫的质疑和工作伙伴的等待,这种两难的环境里,无可奈何地发出灵魂质疑," 为什么女性一定要被问平衡工作和生活?"
陈珊卯足劲想在职场上再进一步,她可以说是豁出去为自己争取,在年会上公开向领导 " 逼宫 ",和客户撞车后,第一时间想的是递方案,领导来请她出门解决问题,她又端足了架子。
和同律所的另一位年轻后辈比起来,她显得尤为不会来事。
陈珊宁愿牺牲个人陪伴家庭的时间也要扑在职场上,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升职带来的提升经济水平,对她反而是次要的,她更想要的,是听起来非常理想化的 " 实现自我价值 "。
这一点,和她同为竞争对手的职场同事理解不了,觉得她 40 岁有家有娃,就该把重心回归家庭,潜台词就是 " 你都 40 岁了,你拼啥拼?" 和她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孙磊也理解不了,觉得她的工作做到这个地步已经足够。
可陈珊凭什么不能拼呢?她有能力,能预见到客户在项目里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就做好应对的解决方案。也是这份能力,让她即使做了一些让领导不舒服的举动,也还能站得稳脚跟。
她对工作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成为律所的高级合伙人是她为之奋斗了十几年的事业版图。
而林庆昆呢,在前几集里,他面对的质疑似乎不如陈珊的多,但随着剧情发展,他实际上也受到了来自妻子的严肃叩问。
第三集里,孙磊更是毫不客气地表达了对他的不屑和不喜,觉得看着他 " 容易吃不下饭 "。
陈珊和林庆昆,这样两个类似的角色,虽然是不一样的性别,其实传递的是同一种困惑:有家有室的中年人,如何去平衡好自我与家庭,事业与婚姻这道难题。
这不只是角色会面对的问题,也是很多中年人会遇见的现实困境,甚至现实会更严苛一点,如陈珊这样的女性,现实中受到的质疑只会更多。
所以如果能看到剧里这样角色的成长,对现实来说,格外有意义。
我们需要陈珊这样,即使人到 40+,也能在职场上更进一步,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也不否定自己野心的中年女性,有娃有家不是她们无法奋斗的理由,对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成长的渴望不应被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