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似乎总有一种"阿娇真惨"的论调飘荡,企图把一个试图走出阴霾的人拉回原点。
她说自己很想结婚,大家就说她嫁不出去。
"真惨,那件事之后没人敢娶她了吧!"
她结婚了,所有人认定她老公是渣男,歧视她老公的职业。
"只有这样的男人敢要她!"
采访说不想再步入婚姻,又有人说:
"阿娇被伤得太深了,对感情有阴影了!"
她离婚后变胖,又有人嘲笑:
"一定是心理创伤太大了。"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阿娇过得真惨。
但,这哪里是阿娇过得真惨啊。
这分明是,大众需要她过得惨。
大众需要阿娇始终待在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中,始终沉浸在舆论的漩涡中。
进而一直可怜她、同情她、惋惜她。
这种"阿娇真惨"的论调,又何尝不是一种隐形的绑架呢?
但,阿娇不该被始终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可怜。
阿娇是还没有走出那场风波的辐射,但她是一直在往前走的。
只是这些年来,有人咒骂过她,惋惜过她,同情过她。
却很少有那么一刻,真正发自内心地欣赏过她。
阿娇骨子里,是个不服输的人。
当年那场风波几乎吞噬了阿娇的人生。
在无止境地羞辱和折磨下,阿娇把自己关在家里哭了一两个月,患抑郁症,想过自杀和退圈。
但你以为阿娇会就此沉寂?
她不是没有想过逃离,但一番挣扎后,她依旧选择勇敢面对——
自掏腰包在香港和日本参加唱歌跳舞的培训,拿不出学费只好向公司借钱。
2010年,在「人人弹起演唱会」上,阿娇、阿Sa宣布"回归"。
在唱出纪念歌《下一站天后》时,Twins在舞台上相拥痛哭。
人人都说她是「玉女」?
她也决定不再背这定制的"壳"。
电影《前度》中,她首次突破了清纯的玉女形象,献出了不少大尺度戏份。
当然,复出之路并非顺风顺水。
没主角机会,那就从配角做起。
在演了无数小配角后,她终于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
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阿娇身着华丽旗袍,笑不露齿、悲不恸哭,演绎了一个对丈夫一往情深的旧式上海女性。
凭借全片仅8分钟的戏份,入围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
有人感叹:"原来她是个还不错的演员啊!"
后来,她又登上《演员请就位》的舞台,出演了阮玲玉——
一位在谣言中不堪其辱的民国女星,自杀前写下遗书"人言可畏"。
相隔一百年,两个女人的命运产生了神奇的交织。
捧起一碗倒满安眠药片的白粥时,镜子里的"阮玲玉"眼神黯然。
有绝望,也有对情人的愤怒和控诉。
或许阿娇最能体会什么叫人言可畏,才演活了阮玲玉。
有娱记这样评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