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音乐是对全剧主题的提炼,是点睛之笔。
过去的剧有多重视呢?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作词是编剧之一的邹静之,也就是和张艺谋合作了《归来》《一秒钟》的编剧。
《血色浪漫》,请刀郎创作的同名主题曲。
西北汉子刀郎的嗓音和音乐风格和剧再契合不过。
里面的插曲,秦岭唱的《圪梁梁》《走西口》等陕北民歌,请龚琳娜录的音。
一声 " 哥哥 liao,你走西口 ",听了心肝怎么能不颤。
一首首歌,打开一扇扇记忆的大门。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记忆中的国产剧渐渐 " 失声 " 了呢?
03
2005 年《仙剑奇侠传》来到最鼎盛的时期。
一部剧几乎奠定了半个娱乐圈的格局。
带火了仙侠剧,让这一题材一直拍到今天。
演员是谁上谁火,胡歌、刘亦菲、彭于晏、安以轩、刘品言。
这部剧播出后,VCD 在大陆卖出二十多万套,原声唱片更于两周内取得三十万张的销售纪录。
借助着仙侠剧的势头,唐人先后捧红了胡歌、刘诗诗、唐嫣、李易峰、古力娜扎等一众小生小花。
从剧中走出的原声音乐集更是红遍大江南北,势头完全不输当年的港台剧风潮。
可以说,有唐人的地方,就有影视金曲。
最大的功劳要数这三个人:李国立、蔡艺侬、麦振鸿。
李国立担任唐人影视公司导演监制,《仙剑 13》《步步惊心》《天外飞仙》皆是由他执导,蔡艺侬则是唐人影视公司总制作人。
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受香港影视行业的影响。
李国立本身是香港人,蔡艺侬曾经在香港从事电影宣传、香港电影金像奖制作统筹等工作。
所以,回想起来,唐人影视剧里天马行空的唯美浪漫,多少带有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余味和影子。
唐人影视剧的成功,也让来自香港的音乐制作人麦振鸿进入创作高峰期。
早在唐人 1.0 时期,麦振鸿就为电视剧《天地传说之鱼美人》创作过一曲《恨爱交加》。
现在这首曲子,已是抖音小剧场上演爱恨纠缠剧情之必备 BGM。
之后,《仙剑奇侠传》第一部,麦振鸿更是一下子创作出了十九首曲子。
旋律或缥缈,或哀凉。
把人带入如梦如幻的仙侠世界。
一首《莫失莫忘》贯穿全剧,把那种悲凉感和情义婉转,烘托到尽。
它结构简单,全段只有女声哼唱。
像童谣一样,适用于任何 " 爱 " 的诠释,也贯穿《仙剑》全剧。
好的 OST,总是有招魂的功能。
一秒就让那些经典的瞬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这样的效果,很难再在新剧里感受到了。
以至于更年轻那个的观众,已经忽略了主题曲的存在。
当然,也有一些被传唱的影视主题曲。
比如《甄嬛传》的《红颜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凉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知否》,《延禧攻略》的《雪落下的声音》......
但数量屈指可数。
质量更是不能和当年相比。
更多的歌在干嘛?
仿佛是中学生凑数字的作文,捡的净是好听的词汇,连在一起你就不知道它在说啥。
郁可唯《诛心泪》," 哪怕不能长相守,也无悔爱过,诛心的泪轻柔,打在心口 ";
尚雯婕《若燕》," 谁提笔情字连绵着尘缘,谁策马潇潇畅饮思念,一曲红颜,江山万卷 ";
张碧晨《血如墨》," 参不透命运,背离我的初心,生死往来如浮萍,我拼上所有,换心中无虑 "。
作词是谁呢?
反正和古风生成器生成的没啥区别。
作曲更是水过鸭背,听完即忘。
一首主题曲的空洞和干瘪,反映出的是剧同样的内核——
台词是废话文学,歌是晚会歌曲。
毫无表达,也毫无内涵,无论用多大的嗓门,也没人会去听那是什么声音。
反过来看《仙剑奇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