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多人告诉她,从此要适应有粉丝的常态,但她似乎没有做好成为一个「明星」的准备——
有人托关系找到她希望要一张签名照,她只发了自己的照片的高清原图,没有给签名。
无论是上热搜,被打赏亦或是被要签名。
全都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
毕竟在 9 月那条视频之前,她的生活非常平静无波。
与大多数普通社畜没有区别。
2012 年从吉林大学播音系毕业,没有离开家乡,同年开始在吉林日报社实习。
2016 年进入央视后,成为吉林站的驻地记者。
第一次出镜撞上洪水,从此开启各个现场穿梭的日常,每天镜头一开,面对的就是自然灾害、旅游、农业等等的热点新闻。
接触过她的人说,比起镜头前的亲和力和美感。
镜头外的她,很真实的一个姑娘罢了。
下班后没什么特殊爱好,养养猫,做做饭。
前 30 年都是普通人,普通日子,所以当「一夜爆火」这个大饼砸在她头上。
她第一反应是蒙了,不敢相信。
第二反应是受宠若惊,自我怀疑——
我值得吗?
与其他主持人相比,我什么长处都没有。
初期她还会因被人喜爱而感到兴奋、快乐。
而当这些情绪沉淀下来,她再度审视现状,用了几个词来形容——
非常害怕、承受不起、承担不起。
王冰冰的恐惧不是恃宠而骄的矫情,或所谓的卖惨固粉。
因为曝光量上升,必然伴随着隐私被不断窥探、深挖。
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平凡人对于被记录进词条,应该首先是不安的,因为你变得 " 透明 " 了,别人通过那里知道了你的全部。
在 2020 年年初,冲浪达人们可能还记得这样一张图。
这是江苏常州市钟楼人民法院疫情期间特殊庭审的新闻,图上的女孩是法院的书记员。
当时,截图被转发上万。
评论转发一片舔颜声,有说想去打官司了,也有封她为最美书记员。
随后她的信息被扒出,姓名、年龄、住址、微博。
因为私人微博中出镜的奢侈品多,有骂她拜金被包养,有怀疑她上位史有问题,举报到纪委,还有人用她的身份信息查开房记录等等。
这一切的源头,只是一张截图在网络上突然火了。
更何况,这样的喜欢真的持久吗?
今天喜欢你的人,可能明天就不再喜欢。
甚至某一天开始会对你产生反感。
你的一举一动也容易被无限放大,断章取义。
事实证明,王冰冰预测到了一年后的今天。
喜欢她时,冠以她学霸之名,转头一个 32 岁,有十几年工龄的职场人,只是四级没有一次通过就说塌房。
由于外形甜美邻家,她被赋予清纯的符号。
一旦出镜,屏幕上被「老婆」两个字刷屏。
而当知道她离异,一群人又开始转头攻击她假玉女,二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