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道理是这样 ...
但关于 " 疯女人 " 的刻板印象,也如幽灵般,盘旋在每个人的心头。
(陈宝莲)
无法 " 发疯 " 的女人
20 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圣经《阁楼上的疯女人》,曾指出女性被刻板印象禁锢的两种形象:
家里的天使,阁楼上的疯女人。
在这样的大众文化下,疯女人是所有女性背后的阴影——情绪化的、毁灭性的、歇斯底里的,作为影视剧炮灰女二号的。
所以现实里,女性往往需要努力压制愤怒,避免 " 情绪化 " 的表达。
以躲避 " 疯女人 " 的刻板印象。
李靓蕾最初的几次发言,基本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化,而是逻辑清晰冷静自持。
因为她没有那个奢侈,她必须如此。
一旦她像前天那样出现剧烈情绪波动,疯女人的幽灵便盘旋而下。
而王力宏和王父,愤怒反击也好,滑稽解释也好。
都是短暂且容易被忘却的。
各种情绪轮番上演,因为,他可以如此。
直到昨天,李靓蕾再度回应。
才终于按下情绪,开始冷静清晰地逐条反击王力宏泼的污水。
包括所谓的气球:
" 是被他故意放出照片混淆视听,实际气球是为了遮挡门口电铃监控镜头,让她无法发现第三人的存在。"
以及他购买水军的记录。
如此,她才终于挽回些局面。
遗憾的是,她的那些恐慌和愤怒,还是无处可诉。
一旦展示出情绪化," 她疯了吧 "" 思想太极端 " 的嘲讽,便铺天盖地。
那么,她到底怎么样愤怒,才是 " 正确 " 的姿势?她到底怎么样表达恐慌,才能让人听得进去?
更可笑的是——
为什么这一切,又成了她的问题?难道不是曲解她情绪的人,才应该面对这个问题吗?
到底谁疯了?
不要当逼 " 疯 " 她的同谋,去倾听平静下的呼喊,那里潜藏着所有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