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燃烧的只剩骨架,附近的其他车辆也受波及。
坐上出租车的男人,也被火焰浸染成了一具焦炭。
就连女孩自己,因为路过的电动车受到爆炸影响,撞得她摔出了脑震荡。
她为何不愿意车过桥?她又为何仿佛对这场爆炸未卜先知?真的令人费解。
原来,女孩似乎是做了个梦中梦。
当她迷迷糊糊中被一段手机铃声吵醒时,却在一瞬间感受到了爆炸。
( 这段铃声是《卡农》,可以和《小白船》一道加入死亡音乐曲单了 ~)
火辣辣的疼痛还没离开,她又从睡梦中醒来,公交车已经行驶到跨江大桥上。
伴随着手机铃声,又是相同的感受,又是相同的爆炸。
又是一次醒来,她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总之出于求生的第一本能,
为了避免遇到爆炸,女孩决定利用任何方法,在车辆行驶到大桥前下车。
装成心脏病,拿走破窗锤 ... 在乘客帮助和司机遵守规范下,全都成为徒劳。
终于在这场诬陷男人性骚扰的闹剧中,得以成功下车,但爆炸依旧发生,甚至提前了。
女孩能够接受这是误入了 " 时间循环 ",但前来调查的警察却接受不了这套说辞。
在医院里,女孩看到了在事故中伤亡惨重的人们,决心在循环中拯救他们。
而被她拉下车的男人也加入这场循环,在一系列尝试后接受了荒诞的现实。
肖鹤云和李诗情,两人开始搭档寻找起终止循环的方法。
河马哥感觉之后的剧情中有以下几个看点。
一是时间循环的具体设定,目前已知只有在公交车上的人才能参与循环。
在爆炸中死去,下了车睡觉,或是过了午夜十二点,都会重新进入循环里。
为了提早进入循环,肖鹤云还尝试一瓶褪黑素搭配一瓶白酒的操作。
而每一次进入后时间都会提前几分钟,直到凶手出现在车上这种提前终止。
二是在循环过程中两人如何拼凑出信息,寻找携带炸弹的嫌犯。
这里河马哥就不剧透了,总之真凶令人意外,剧情走向猝不及防(没有夸张)。
不要问他们为什么不报警,他们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却无法阻止爆炸发生。
而中途下车的他们被当成重点怀疑对象,小黑屋里的车轮战式审讯,太令人 emo 了。
经历一次还能忍受,每一次都要重复神经病式的循环理念给警察听,不要太致郁!
三是在剧情中拼凑出乘客们,司机和警察们的人生经历。
他们或是逃不出家庭掌控的囚鸟,或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 ...
这些内容的展开倒没给我注水的感觉,这部分内容恰巧符合国人的情感,也是原著想要探讨的。
看着他们在循环中所作出的选择,让我意识到好好活着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