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要有无限大
在《开端》没开播之前,很多人说《开端》属于无限流。
确切来说,《开端》属于循环流,做比较的话,选择写无限流的作者,更多是塑造出 " 层层闯关 " 的模式,比如《全球高考》、《无限恐怖》……
如果以国内的影视作品为参照,《魔方大厦》和《端脑》更接近无限流的风格。
循环流也有结合异次元元素的特点,但其模式是在同一事件里,不断回到时间段里的某个点,而非时间不断向前,事件在不断更新。官博也很大方,并不介意把自己和其他同类型作品做比较。
不得不说正午的官博真的好会营业,还会和大家分享其他有趣的作品,格局是拉满了。
既然是烧脑路线的作品,在细节和道具方面一定有隐藏关。正午在这方面向来是处女座水准,你想看隐藏线索?好哇,给你看。
女主曾经说感觉有一群鸟围着自己转,第一次飞鸟出现在病房镜头里,第二次却是出现在和男主相遇后,大桥观爆的时候,这说明时间是像莫比乌斯环一样在往复的,如果时间不断向前推进,鸟群或许不会出现。
如果用 0.5 倍速看剧,会知道在他们发现爆炸是人为操控的那次循环里,有一个倍速看剧是无法捕捉到的镜头,有个高压锅的销被拉动了一下下。看正午的剧不要倍速!不要倍速!
女主借口自己来大姨妈,向中年妇女搭讪,没想到工地失业的大叔从行李箱里,拿出了一包散装卫生巾。而这包用塑料袋装的散装卫生巾,是房东夫妻留在行李箱里的,月经贫困这点已经说明了大哥的女儿为何执意要退学打工。
本剧只有 15 集,其中大部分剧情是男女主视角,给其他人的部分,肯定做不到雨露均沾。但即使没有画很多时间去刻画其他角色,也能干脆利落地刻画出 45 路公交车群像:
他们或许有难堪的过去,有当下的困难,有虽然未到,但已能预见的病痛,大家都是没多大能力的普通人,在危机来临前,他们或许做不出当机立断的反应,但这不代表他们罪该当死。
科幻题材最怕的是把重心全放在 " 如何烧脑 ",而忽略人际关系上的逻辑和合理性,而正午毫不落痕迹地把女主为何一定要去救人的意图解释得很清楚:
不管是电车要轧向人多还是人少的那一方,那条轨道上的人是否完美,都要尝试去救。善良确实不是廉价的美德,但是这种美德自带着人性的智慧与圣洁,理性和逻辑都无法代替。有善良无智慧,确实有可能会坏事儿,但有智慧无善良,比前者的危害大得多。
人永远无法仅以自己的认知去全面评价另一个人,好比前期在主角的视角里,把案情告诉警方,除了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之外,并没有更多的进益,但在预告里,张 sir 的这段话,结结实实让人泪目了。
看惯了类似题材的观众或许想批评,剧里有些 " 不必要 " 的剧情,但我觉得那恰好是《开端》不同于其他同类型作品的用心。
剧花了一定篇幅去描述 " 如何高效率报警 " 这个问题,如果你报过警,会知道赵今麦在剧里遭遇的那个问题非常现实,很多人第一次报警是在非常突然的状况下发生的,一时间嘴巴跟不上脑子,白白浪费沟通时间,最后变成无效报警。
这样的剧情我不觉得属于 " 不必要情节 ",这恰恰是让一部原著体量不大,很容易变得过于清水的作品,内容的层次变得丰富的 " 增肥 "。
把情绪拉回到人人都能接受的范畴里,让观众天然地相信角色行为的合理性;剧里的老熟脸们,又会自然地让你觉得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世界,这,就是正午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