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看这档综艺,有着极强的代入感。
不管你是什么人格的人,都可以在 16 位嘉宾中进行对标。整个过程中,看他也像是在看另一个自己,从一些习惯、语气、甚至小细节中,都能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
甚至有观众希望通过看节目更加了解自己。
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增强自我认知的好机会。节目仅播出一期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甚至在凌晨一点半,油管还有 99 人同时观看。
并且,这档综艺,也成功为我们诠释了日常中的社恐如何惨遭社牛们碾压。
毕竟当社牛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时候,社牛们都在扣手和发呆。
不过,对于社恐们而言,安静与沉默也许是最佳的处事方式。尽管在社牛们看来,他们应该很尴尬。可事实上,如果让社恐人士们以社牛的方式生活,他们恐怕也会原地爆炸。
毕竟,在尴尬的外表下,社恐们的内心都是平静而和谐的。
看节目时,就有社恐观众们表示:虽然很羡慕社牛们欢脱的气氛,但他们真的不会被自己吵得脑瓜子疼吗?(挠头 jpg)
而本社牛认为,一群人不说话,不如埋了我(bu shi)
人和人之间本就存在差异性。
但正因如此,不同人格之间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同时,MBTI 的出现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而非作为一个公式化的模具。
节目表现出来的只是一部分。5 天 4 夜的生活片段,与数十年的人生旅途相比,只是其中最日常的一角。
一味将人套入 16 宫格,就失去了一切测试本身的意义。
综艺中,社恐人群与社牛人群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代入感,让我们脚趾抠出一套汤臣一品,也让我们捧腹大笑。
可现实生活中,社恐就应该时时刻刻被社牛碾压吗?
我看未必。
MBTI 作为一个工具,只是人格反映中最普遍的一部分,个中差异,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既要认识 MBTI,同时也不要被这四个字母限制,成为刻板印象大师。
人是复杂且多样的,我们不仅要尊重不同人格的表现多样性,同时,也应该尊重相同人格的表现多样性。
所以,无论作为社恐还是社牛,下一次见到别人,可千万别盲目发问:
我们的 MBTI 匹配吗?
你是 MBTI 中的哪一种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转载互推: FakeLittleSheep
商务合作: Lsxhrg
社恐看了点赞,社牛点了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