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一个对象当什么,我们就会用什么标准去衡量TA的价值。
以性吸引力论英雄,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是社会把仅仅把女性当做一个欲望的投射对象。
但人是多元复杂的。
如果我们真的把女性当做"人",那么也请以多元复杂的眼光,去看待女性,去看待我们自己。
甚至,是看待他人,包括异性。
戴锦华老师在评价国内影视行业取悦女性的现象时,提到过一个观点:
其实如今市面上大部分迎合女性欲望的电视剧,所采用的镜头语言和故事逻辑,都是一种对父权结构的复制性转。
"当我有钱的时候,我可以作为一个女性去消费男性的形象、去消费男性的身体。"
女性获得了消费力后,不过是从"男性消费女性的形象",变成"女性消费男性的形象"。
核心,依然难逃一个,"消费"。
我们依然没有创造出一种突破父权模式的、平等的欲望表达。
这是新时代女性想做"大女主",时常会陷入思维误区。
想当大女主,就要活得像男性的狼头。
谈事业,不谈情,恋爱脑是要被杀头的。
面对感情,虽则妻妾环绕,实则绝不动心。
嘴上甜蜜蜜,心里没有你,仿佛要把人的感性彻底阉割。
这种对他人高掌控,保持低感性的气质,其实是一种对有毒男性气质的cosplay。
而其实,她姐一直秉持的一种观点是——
任何一种性转父权行为模式,都不可被称为真正的平权。
因为你所做的,仍旧是在加固那套压迫女性、扼杀人性千百年的制度。
而实际上,爱情和伴侣,从来都不应该成为任何一种性别证明自己社会排序的勋章。
真正的大女主,也从来就不可能认同这套扼杀女性、泯灭人性的价值排序系统,花心思去吃透弄懂它,在这套价值排序中力争上游,成为winner。
从一开始,大女主就不可能把这套反人性的价值排序放在眼里。
她大可活她自己的。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圆脸香芹
微博 - @她刊iii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