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遗恨
聪明如霍英东,也早就预料到了身后的问题。他对原配很厚道,遗嘱中让长房三子继承了三大事业。另外两位太太的子女不得经商,只能转行其他职业。
而且死后 20 年内,家人不可分配剩余的遗产,所有太太和子女按月领取生活费用。有没有感觉这样很慢,而且没有明确的财产分割,也就引出了后续的问题。
霍英东去世后,港媒估计他留下的遗产高达 300 亿港元。而且他的核心资产没有上市,这是更让人觊觎的财富,也更加剪不断理还乱。
● 三弟霍震宇(左)与二哥霍震寰
仅仅 5 年之后,三弟霍震宇就把二哥霍震寰告上法庭,指责他出售家族资产变现,掀起了第一场争产大战。
二哥霍震寰也不甘示弱,声称这些资产本来就是父亲留给自己的。三弟则一口咬定:" 霍震寰只是代父亲管理家族共有财产而已 "。
双方互相攻讦,闹得满城风雨,把其他子女也牵扯进来。在经过大半年的争斗后,法院决定于 2012 年 8 月初开庭。
正当群众们搬好板凳准备吃瓜时,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两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首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竟然掺和进来调停。
看在两位长官的面子上,三兄弟最终握手言和。最终结果是,霍震霆、霍震寰和霍震宇均分 200 亿港元,二太和三太成员分剩下的 100 亿。
但这次大和解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尤其是三弟霍震宇,他声称两位哥哥隐瞒了广州南沙项目的股份回购协议,涉及 95 亿港元。
于是他又联合姊妹,在 2013 年 10 月再次上诉。由于案情过于复杂,直到 8 年后的今天才正式开庭。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这次的斗争全面升级,可以称之为:霍家二战。
而广州南沙项目,正是老爸霍英东留给故乡最大的财富。
过期特权
霍英东一直感伤于故乡的贫穷,老年时更加怀念桑梓。1988 年,65 岁的他决心开发广州番禺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也就是现在争夺的南沙项目。
那时的南沙只是荒芜的村庄,霍英东在 90 年代初期低价购买了 22 平方公里地皮,面积相当于 2/3 的澳门。他与政府合作开发,立志要把这里打造成 " 小香港 "。
在生命最后的十几年里,他几乎每周三都到南沙讨论项目,不计成本地投入了 40 多亿元。建大桥、造码头、修公路、各种大厦拔地而起,南沙的面貌焕然一新。
● 霍英东
但霍英东先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 1997 年的时候,他把手中 1/4 的股权以 1 元的价格转给了霍英东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的资产不属于霍家,只能用于慈善和南沙经济的发展。然而这次转让还有一个隐藏条款,那就是在 2007 年之前,霍家有权以 1 元回购股权。
很多人因此质疑此举是伪慈善,但直到 2007 年,霍家也没有回购,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股权从此归霍英东基金会所有。
● 霍震宇
三子霍震宇,正是盯上了这块肥肉。时移世易,后来的南沙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坐享 7 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还有高端休闲的游艇会、高尔夫球场等,备受富人群体的青睐。
他掐指一算,父亲当年 1 元转让的股权至少值 95 亿港元,这还是 2015 年的估值。伴随着成为自贸区,南沙的房价节节攀升,现在肯定升值到了几百亿。
于是他以不知情为由,起诉两位兄长隐瞒了 1 元回购的权益。他要求家族公司实施回购,然后再平分。
两位兄长则声称,三弟早就知道这个回购特权,并且知道此特权已过期,只是当时的他不感兴趣,现在又突然旧事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