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忠变成范跑跑,是为了 " 救人 "。
14 年前一跑成名后,范美忠执教的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
将范美忠比喻为社会的病人。
校长还说,这个社会就喜欢戏弄弱者,就像鲁镇里的人戏弄孔乙己一样。
卿光亚当时的这番话,范美忠也能看出来,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不想让他被外部的舆论继续吞噬。
但是范美忠自始至终却 " 并不领情 "。
无论是当时还是其后,抑或是在地震逃跑之前,
范美忠一直做的是他自己。
范美忠出生在四川的隆昌县。
瓜子岩村,一个闭塞的西南山乡。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童年,看起来他不缺玩伴和关爱。
只不过渐渐懂事后,范美忠每天看到的场景,是一个摇摇晃晃的男人从外面走进家里。
自从范美忠明白母亲每天劳作的辛苦后,他似乎就没有看到过父亲下地。
家里这个唯一的成年男人,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喝酒。除此之外,还喜欢整夜整夜地耍钱。
母亲没有和父亲争吵过,抑或是范美忠没有看到过。
父亲对家里不管不顾,母亲又整天忙碌着,
看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让范美忠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
所以,多年后逃跑事件发生后,外界纷纷揣测,
范美忠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或许正是童年的这种阴影导致的。
范美忠没有否认这一点,他也一再表示,自己缺乏安全感。
但是范美忠从不承认,小时候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心理上的扭曲和晦暗。
他曾经说过,自己一辈子最学不会的,就是分裂和扭曲自己。
换言之,从小到大,他都不是一个主动改变自己去迎合社会的人。
这一点,在范美忠的人生境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范美忠在求学道路上非常顺畅。
相比于几个哥哥和姐姐,范美忠或许一心想走出大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能够走进北大读书,这对于范美忠的人生而言就像 " 开了光 " 一般。
但是,范美忠并没有改变自我。
他像是一个 " 又臭又硬 " 的人,总是在不适宜的场合里给自己惹麻烦事。
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可谓工作能够随便挑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范美忠没有留在北京,也没有选择去其他大城市。
他回到了自贡,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
单单是这样的选择,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
不过在范美忠自己看来,他有自己的坚持。
他当年的一名北大同学,后来在四川大学当教授。
那时候的范美忠,不知道是在中学里当老师还是在媒体当编辑。
同学觉得范美忠这么做是大材小用,他说范美忠可以去当一名大学教师。
不过范美忠却告诉同学,不要评职称、不要写论文、待遇还要好。
" 别说学校领导不答应,我都不会答应!" 同学如此回复。
范美忠倒是无所谓,他一直坚持着自己,所以到头来教学十几年,一直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
以至于当年发生逃跑事件后,有媒体报道说范美忠的教师资格证被取缔了。
范美忠听后都是哑然失笑的状态。
当初,因为在课堂上讲述很多不合时宜的历史,学校知道后差点把校长吓死,赶紧恭恭敬敬地将这尊神给请(赶)出去了。
一个学校不收,那就到另外的学校。早年的范美忠,换过很多家学校。
最终都是因为在教学理念上的本质分歧,让他的工作难以稳定且持续。
从自贡的蜀文中学,到广州华美外国语学校,再到杭州外国语学校,他走过的学校确实不少,但干的时间都非常短。
最短的就是在广州的学校,前后只干了三个星期。
于是,他也曾转战媒体,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教育领域的杂志期刊,都曾留下过范美忠不羁的身影。
和当老师比起来,范美忠也发现,即便是媒体这种本该说真话的地方,同样也充斥着太多与他自己理念相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