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表演和配合不能说天衣无缝,只能说天作之合。
他们俩连肌肉的抖动,都在应和彼此。
张弛看似呆憨,实则滑头,蒋龙看似跋扈,实则单纯。
双方把人设把握得很精准,他们之间能产生和谐的化学反应,彼此再根据对方的反应,压着节奏走,有逻辑地推进剧情,一路叠加到高潮。
这样的默契度,说排练了两个月,我是信的。
蒋龙开玩笑说,他跟张驰在不认识的情况下被硬凑到一起的,先婚后爱。
一个天马行空,一个稳稳当当,一个没心没肺,一个敏感纤细,一个想哭的时候就笑,一个下了舞台秒变 " 小哭包 "。
两个性格相反的人被凑在一起,一开始肯定有摩擦,后来才体会到 " 强扭的瓜好甜 "。
蒋龙喜欢即兴喜剧,跟着音乐就跳起来了,一群人里只有张弛能跟他玩起来。
蒋龙收藏的喜剧视频,恰好是张弛喜欢的。他们的爱好和创作理念十分相似。
就跟结婚找对象一样,性格要互补,三观要一致,才容易走下去。
史策说的 " 找喜剧搭档比找对象还难 ",果然没错。
剩下的就是互相信任,彼此真诚,如孙天宇对大锁的表白:
" 当你知道你的每一个包袱甩出来,都会有人帮你垫时,那种表演的信念感就会不一样。"
蒋龙和张弛更是如此,丢一个包袱,对方都能稳稳当当地接住,互相给予,彼此成就。
史航评价得很诗意,他说:
" 他们俩就像高山流水,他们搭在一起,就能够完成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以重重砸在,我们现有的世界之上。"
" 他们能在凡俗中,直接提炼到诗意。这个诗意我们再漫不经心,也能感受到。"
他们是彼此的知己,他们的作品能从凡俗人生中提炼出激情。
这个激情是面对挫折和灰暗,依然葆有不灭的理想之光,纯粹的生命欲望,这种真挚和火热让人心生豪迈。
金麟岂是 " 驰 " 中物,一遇风云便化 " 龙 "。
>>>>《台下十年功》:热爱可抵岁月长
有人说,《最后一课》" 丧尸 26 号 " 是蒋龙,《台下十年功》说的是张弛。
蒋龙自己说他其实更像《悟空》。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孙悟空,就看能不能被压住。
蒋龙是那个没有被五行大山压住的 " 孙行者 ",一直提醒自己,再坚持坚持,万一是对的呢。
张弛,没有继续从事京剧,却把对京剧的爱,延续了到了对舞台的爱上。
《台下十年功》的结尾,张弛停顿了 40 秒。
40 秒的沉默对喜剧来说多可怕,台下观众已经坐不住,替他加油鼓劲起来。
在这 40 秒里谁也不知道他接下来要做什么,是追逐潮流讲脱口秀,是随大流唱流行曲,还是 ……
只听洪亮的京剧响起," 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 ……"
《叫小番》高了一个调,说明这些年他一直在坚持练京剧,比从前更刻苦。
蒋龙的背影出来,过去和现在交错,想起那句" 唱戏乃我这一生之挚爱,怎能轻言放弃呢 "。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热爱,如同蒙尘的珍珠,无法被众人欣赏,你还会坚持吗?
这个作品的答案是:那就继续练功,等风来。
他俩的作品,总是用生猛而极致的形式,表达最纯粹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