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人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循环之后,就一直在寻找保全生命、解除循环的方法,但是多次尝试都失败了。
车会爆炸,无辜的人会死去,他们俩自己也在爆炸中死了不少次,每次爆炸过后,他们都会重新进入循环,回到一开始在公交车上坐着的场景。
后续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男女主寻找爆炸真相,从循环中脱身的全过程。
因为进入了循环,整部剧就始终围绕这辆车展开,画面中不停出现一样的人,演员们连衣服都不用换,就可以从头演到尾。
虽然剧情没有大起大落,但也算是跌宕起伏吧,尤其是前面的部分。
其实光看这个大概设定,很容易让人想起科幻悬疑电影《源代码》。
在这部电影中,男主科特不断被送上一辆正在行驶中并且即将要爆炸的列车,而他要在仅仅八分钟之内调查出致使列车爆炸的恐怖分子,摸清对方的意图。
在《开端》中,男女主在时间循环中不停经历爆炸,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线索阻止爆炸的发生,拯救全车民众,思路几乎一样。
在纵向主题相似的前提下,电视的横向延伸要更为丰富。这主要得益于导演对群像的刻画非常细致,花费了很多篇幅去挖掘 45 路公交车上的其他乘客的故事。
用男女主进入时间循环这条主干串起了数条支干,让配角们在这个故事里不仅仅作为工具人出现,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使得故事具有层次性。
镜头聚焦到其他乘客身上的方式也比较合理,为了找炸弹。
经过几次循环后,李诗情发现自己明明在使用拖延战术,或者直接提醒司机注意路况,成功避免公交车与油罐车相撞,公交车还是会爆炸。
她和肖鹤云终于断定——公交车上就有炸弹。
那么炸弹在哪里?
凶手是谁?
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这时顺理成章,镜头转变方向,向车上几位携带包和箱的乘客身上聚焦。
男女主想到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他们随身携带的包里有什么。
车里的人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其中好几个看起来让人感到心酸,或是感动。
扛着一编织袋西瓜的宁夏大爷。有过前科,出狱后老婆和儿子跟他撇清了关系。他千里迢迢跑来嘉林,就是因为听说儿子发了朋友圈说想吃自己种的瓜。
拿着一个红色旧行李箱的中年大叔,原本住在没窗的车库里打工度日。工地停工,又碰上车库消防检查被赶出来,他只得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坐上公交车去找工友。
还有一个因为患有哮喘,从小被爸妈严格管教的二次元宅男。因为生活太过压抑,在外偷偷租房养猫,后来也给男女主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此之余,兜里装了一包药的热心大妈,满身肌肉的戴耳机大哥,时刻举着手机录视频的直播男也作为无数次循环的参与者影响了故事发展。
电视通过翻包这种私密性的动作,重现乘客们上公交车的过程,寻找他们是否有作案动机。同时也去挖掘乘客过往经历,讲述他们的故事。
不过对群像的描绘有利也有弊,群像分量占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故事整体的紧张感,影响主线的进度。
这部剧在节奏的把控上多少有些拖延,15 集的量,感觉可以再精简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