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你年会了吗?抽中大奖了吗?
如果你公司的团建长下面这样,我猜你会想掀桌子:
老板请吃饭,却让你和几十个同事排长龙,就为一小口鸡肉。结果呢,轮到了还不给你吃……
上一秒豪气放话 " 十分钟内超市商品随意拿,我买单 ",转头却带你走进几块钱一包零食的小卖部……
带你去春游,却让你罚站一天看别人做游戏,不能玩手机不能黑脸……
这样的 " 公司福利 ",是不是还不如回去上班?
以上这些对参与者一点都不友好的设定,是《哈哈哈哈哈》节目组为犒劳该节目的剪辑师,带他们 " 春游 " 的安排。
这群素人基本上全程只能看嘉宾玩游戏,等嘉宾赢了他们才能吃一口鸡肉。要是明星输了,这群人还得重新排队,几轮游戏下来啥都没吃上。
你跟我说这是员工福利?是当工具人的福利吗
此外,邓超还临时邀请了一个煎饼摊的路人阿姨加入春游。但阿姨加入后,和其他素人一样,沦为背景板。
更惨的是,其他人还有熟悉的同事陪伴,阿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令人无语的安排,导致观众都很同情大妈:
大姐真不如待在那里做生意。
说实话,尽管这几年综艺里的素人地位有所提高,但目前国综对素人参与的策划,依然很不合理。
# 什么时候,国综才能拍好素人?#
也许我们看看素人在国综的地位发展史,答案会清晰起来。
从前的素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在电视上呢?
功能性综艺,比如相亲类、婚姻调解类。
当年比较出名的素人,就有《非诚勿扰》中的 "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 的女嘉宾马诺。
是的,一般要靠吸睛言论才能搏出位,不然就只是走马观花一趟。
但这些出圈纯属偶然。
素人从来都不是综艺的参与者。
要么像拿了脚本一样演戏给大家看,要么就是沦为工具属性的陪衬。
例如最愿意给素人镜头的《我是歌手》这类歌唱节目,观众宛如真金白银请的气氛组。
再想想,除了真人秀,素人是真的没啥表现空间了。
这个阶段的国综素人基本上属于野生。
野生有野生的活力。比如《极限挑战》中,基于孙红雷和黄磊的国民度,引发了很多教科书式的素人综艺效果。
孙红雷在街上执行游戏任务,对路人阿姨使出 " 流氓恐吓 ":
赶紧,还不赶紧上班!一会儿把你抓起来了!
阿姨则完全无视他,狂热地一边录像一边露出姨母笑。戏剧张力有了,一下就搞笑了。
黄磊当出租车司机,遇到狂热女粉丝。她一边拍胸脯,一边感慨:
啊,我竟然看到个活的。
后座的朋友直接笑飞,更何况观众。
只要和黄磊眼神一对上,就花痴地捂嘴大叫大笑,综艺效果拉满。
野生素人能靠真实反应感染到观众,有些甚至比明星还让人印象深刻,在综艺里发光发亮。
但能跟明星分庭抗礼的野生素人,可遇不可求。
几乎没有一个国综为素人留出舞台。
直到 2017 年,广电的一个倡导,才让普通人开始在国综拥有姓名——
" 提高普通群众在节目中的比重,让基层群众成为节目的嘉宾、主角,注意不能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背景。"
翻译一下,就是明星大咖拜拜,今后舞台要还给老百姓了。
自此,国综素人向 2.0 版本出发。
这份倡导本意当然是好的,明星炒作风气日盛,在没啥内涵的综艺里轻松露脸玩玩游戏就能赚天价酬劳,对年轻人的价值观会产生不良导向。
但当这份倡导落实到各大综艺时……效果比野生素人还差。
很多节目组把这件事当成政治任务,根本没认真对待。强行加入素人的结果就是像 " 夹生饭 " 一样生硬、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