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风是为了国家大义,而谢玉则是对莅阳的爱。
《琅琊榜》里,谢玉功败垂成,莅阳答应谢玉陪他一起死。
谢玉抱着莅阳说,"我谢玉是真的喜欢你"。
说得深情,又有专属于反派的自我和霸道。
但,谢玉就是谢玉。
哪怕深爱莅阳,也是带着他霸道的、狠厉的本性。
在那场皇室夺权的斗争中,不斗到最后一刻,不到山穷水尽,他从不罢休。
正如网友评论,他演的角色都"终将不是坏人"。
于好人来说,爱情、爱国这些都是纯粹的,全然付出式的。
但对于他所饰演的反面人物来说,这些一旦成为这些"坏人"的特点,甚至内驱力,便会带上邪恶又伟大的气质。
如果说,坏角是一座金身。
那么,刘奕君的演绎方式,不是将金身打造得如何完美无缺。
而是在他们身上找到破口,让其裂开缝隙,放任光照进来。
这条缝,是坏人的柔软塌陷处,更是内里向阳的见证。
这些亦正亦邪的角色,之所以成立,少不了刘奕君的刻画调整。
他说过,一旦剧本够硬,他的角色便能与剧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哪怕剧本质量不行,他也能将这个角色塑造成剧中的一抹亮色。
如何做到的?
他给出的答案是,出卖灵魂。
每饰演一个角色他都会将自己脱离,与角色对话,寻找角色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赋予在这个角色身上,让角色跳出来说话。
这些亦正亦邪、善恶混合的人物。
刘奕君认为他们是复杂,不能简单用好坏形容。
那么,他又是如何将角色演得"复杂"呢?
按他的说法,这是一个抖出恶、回收恶的过程。
演戏时,抖出恶,将人物应该具备的人格塑造丰满,并且将它好好保护起来。
我演任何角色心里必须得有,心里没有,我演不出来,他那种攻击性,那种恶,就是你心里必须装着恶,从你心的箱子底翻出来,还得保护住这种恶,对我来说多么残酷啊。
寻找或翻出邪恶人格,并尝试与之相处,存储在体内。
这个搅浑水池,任淤泥上浮、水色浑浊的过程,是最为难受、最考验人的。
此时的他是一滩混水,黑白不分明,出演的人物便也被赋予了灰色。
来源 |《人物:坏人什么都对》
回归生活后,他要做回自己,回收、消化掉"恶"。
他的做法是,安静地呆上一阵。
心灵静放,将纯粹的浮上来、沉重的淀下去,让浊水变回清流。
到问渠书院去,和斫琴师朋友喝茶、聊天,来"还魂",让自己沉静下来。
这种沉淀、"收纳"的方法,不仅是他的表演方式,还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他分配至西安电影制片厂人劳处,每日的工作内容是抄工资表。
但心火没有熄,仍抓住身边的一切机会拍戏。
那时,有部电视剧找他出演主角,他留了张假条给领导,在外拍了一个多月戏后,回来制片厂,差点被开除。
之后,被宁波台台长邀请去做导演,他直接申请调走。
做导演那段时间,他看到别人演戏还是心痒。
来源 |《人物:坏人什么都对》
那个时代,正是第五代导演涌起的年代,偏原生态、粗狂的风格是时代主色。
刘奕君精致清俊的长相,反而成了他戏路上的阻碍。
加之欠缺机会和阅历,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无戏可演。